2009年6月19日 星期五

『演講』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謝漢萍

2009.06.19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這次的專題演講沒想到是謝漢萍院長來演講,真是讓人期待。院長在一開始就說了這次主要是要講他所看到的一本書:『大學教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從裡面所得到的心得並想分享給我們。謝院長根據書中告訴我們大學應該要讓學生能夠得到哪些能力: (1)表達能力(2)思辯能力(3)道德推理(4)執行公民責任(5)多元化的生活能力(6)迎接全球化的能力(7)廣泛興趣(8)就業的能力;並且有解釋給我們聽,為什麼需要這些能力和這些能力代表了什麼。

後來謝院長提出了我們交大學生的一些優點和缺點;例如:交大學生在思辨的能力和就業的能力是表現不錯的,但是針對表達能力和迎接多元化生活及廣泛的興趣這幾項是交大學生比較弱的地方;交大學生還有一個特質就是團結與合作,他特別舉了他以前到國外念研究所時所看到的現象,台大的學生做事情通常比較屬於單打獨鬥型的,交大學生則是屬於團隊合作型的,交大的學長通常也比較照顧學弟妹,這也是交大主要的優勢之一;交大畢業的做官的很少,目前政府高層的一些官員有很大的比例幾乎都是來自於台大的,這也顯示交大在公民的領袖這方面的養成還不夠,但是在專業領袖這方面交大則就表現的不錯。這些優缺點給了我們需要維持和改進的方向。


第二組
這次謝院長一開始就點明這次演講的主題其實是他看了一本書『大學教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8門課』(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所得到的心得並想分享給我們。哈佛身為人人想躋身進入的全球法學領域最高學府,其校長對於近來美國總統都是耶魯大學的校友感到疑惑,因此寫了這本書提出他認為大學生的教育應朝向八個目標,謝院長針對這些目標提出一些補充與他的智慧分享。
首先院長先提出了一個領導人才應該具備三方面的能力:專業、產業,以及社會,接著除了我們應具備的知識,更應該要有回饋社會的行動,這才是一流大學對學生應該教予的東西,並提醒我們身在台灣Silicon Valley旁邊的交大,是否能夠時時注意到我們欠缺的東西,是否能夠在脫離學生身份前去補足。

在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這本書裡面,提出的教育目標如下,謝院長也對這些目標做出了一些探討:

(1)表達能力:
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代表著能不能上檯面的能力,謝院長提到這幾年他去訪中國大陸,發現大陸學生的批判能力比台灣學生強了許多,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從課外書多多攝取課外的知識,來加強我們對事情的判斷能力,並且多多磨練口語能力。

(2)思辯能力:
亦即邏輯能力

(3)道德推理

(4)執行公民責任:
道德推理與執行公民責任這兩點,都是就於我們身為國家公民應該對國家履行的責任,現今社會更有許多企業存在著肥貓坐領高薪,沒有貢獻的人卻吸取高額利益成為社會負擔;或是公民對政治的熱度銳減,沒有人去正視國家與世界面臨的難題,這都是我們該要有的道德與熱情。

(5)多元化的生活能力:
從專業與產業的方面來說,不管我們是在工廠、或是去作專案管理人,或是我們去處理專利問題,在不同的位置我們都應該具備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

(6)迎接全球化的能力

(7)廣泛興趣

謝院長更提到培養個人興趣的重要,甚至更提到了他對打高爾夫球的熱情,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沒有空去作,而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去安排每件事的優先權,固定的運動讓他認識了更多朋友,心情也更加的開心!

近年來就美國而言,SAGA(Starbucks, Apple, Google, Amazon)這幾個企業的發展趨勢讓我們注意到了企業的汰舊換新,二十年前的企業龍頭如通用汽車、Zerox、Kodak等在近年來的沒落甚至一蹶不振,SAGA與我們生活的相關程度相當的緊密,還有源源不絕的創意與便利度,使它們成為營業額極高的企業,從這個潮流可以發現除了專業,我們更應該具備創意的思維。

相當感謝謝院長為我們顯示所最後一場的專題演講,提出了這些心得整理與提醒產生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也謝謝許所長及助教安排這一系列有趣並有意義的演講,意圖使我們的眼界更寬廣。


第三組
本週專題演講請來了本校的電機學院院長謝漢萍教授,為我們演說的主題是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本次演講也是這學期最後一次的演講,算是院長對我們這屆學生的精神喊話,經過這次演講,我們對如何讓一位間大學培育出成功的領導者有了不少的瞭解,演講一開始院長分享自己的歷練,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他,然後再提到學校未來的教育指標,院長在演講中將台灣的大學做了一些比較,在工程領域交大很棒,也提到不少交大畢業的學長在業界的成功,增加我們對交大的信心,但院長又提到了幾間國外TOP前幾名的大學,舉了耶魯大學培育出不少領導者的例子,讓我們了解其實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次演講另一個重點是在於學生該如何學習讓自己更有競爭力,交大學生的專業能力院長很有信心,但未來出社會或是生活光是靠專業是不夠的,學習專業以外的東西,培養專業以外的興趣,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這些也是院長對學生的期許。

第四組 吳耆賢
這禮拜的專題演講是這學期最後一個禮拜的演講,這裡也要感謝藍學長這一年下來準備的這麼用心,聽了很多場精采的演講,也從各個演講者身上學到了一些東西。而最後一場演講是由謝漢萍院長來為這次的專題演講做個完美的結束,主要演講的內容是針對哈彿大學校長所寫的一本書,內容主要是說哈彿大學因該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謝老師藉由這個內容對我們進行期許和勉勵。

大學因該培養什麼樣的學生?交大因該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交大學生因該要有怎樣的特質?

謝老師根據書中提出了八個大學因該培養什麼樣的學生(1)表達的能力(2)思辨的能力(3)道德推理的能力(4)履行公民責任的能力(5)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6)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7)廣泛的興趣(8)就業的能力,謝老師也提出了交大在思辨的能力和就業的能力是表現不錯的,但是針對表達能力和迎接多元化生活及廣泛的興趣這幾項是交大學生比較弱的地方,交大學生因該在比較弱的這些環節進行加強並且維持既有的優勢;交大學生還有一個特質就是團結與合作,他特別舉了他以前到國外念研究所時所看到的現象,台大的學生做事情通常比較屬於單打獨鬥型的,交大學生則是屬於團隊合作型的,交大的學長通常也比較照顧學弟妹,這也是交大主要的優勢之一。

好的大學不外乎就是培養出頂尖的人才和領袖,領袖也分成專業方面的領袖像是施振榮和施崇棠這類型的,公民的領袖就像是總統和行政院長這類的,謝老師也點出了交大畢業的做官的很少,目前政府高層的一些官員有很大的比例幾乎都是來自於台大的,這也顯示交大在公民的領袖這方面的養成還不夠,但是在專業領袖這方面交大則就表現的不錯。

這次的演講謝老師提出了很多的觀點他點出了交大學生的優點也點出了交大學生的缺點在哪,意謂著我們因該善用我們的優勢但也因該針對自己不足的地方去做改善,這樣才能符合一所頂尖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因該具備的能力。


第五組
從謝院長的演講中發現,他是真的希望學生、老師以至整個學校都能變得更好,演講的內容也一直鼓勵、肯定交大的師生,聽得出他對交大師生有很大的期許。整個演講內容建構在一本書上,提引出了八個大學教育的精神本位,雖然謝院長談吐口氣溫和,聽在我的心裡卻是莫大的擔憂,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地方真的好多好多,這次的演講道出了我自身學習的盲點,期許自己能成為更棒的交大人。


第六組
本次演講是由電機學院院長謝漢萍來跟大家討論分享他教學心得以及人生經驗,其中他提到大學應該以培養人才做為目標,所以他藉著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這本書來推廣他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學校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要能抬上的了檯面的,也就是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並且能夠組織且有效率的完成各項工作,我覺得這是蠻好的一個想法,畢竟以後不管是出去工作或是從事學術研究,這都是大家所重視的部分。其次他也建議我們研究所應該設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兩年的期間內能夠建立出一套有邏輯繼統的解決能力,這樣往後不管是遇到甚麼問題都有辦法能一一排解,這些想法對於現階段正在學習的我們而言,是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第七組
這次演講是我們電機院的大家長謝漢萍先生的演講,院長對我們學生非常關切,點出我們學生常遇見的問題。在求學研究的過程中難免都會碰到些瓶頸,而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跟解決,同時也可以看到他對整個學校的關切,明顯點出要成為一所頂尖的大學需要什麼樣的條件,而我們也必須朝這方向去努力。雖然這次演講沒有很長,不過對我們的影響蠻大的,也告訴我們除了在學業上跟研究上努力之外,也要培養多方面興趣跟語言溝通的能力,對於我們交友跟課外的幫助會很大。


第八組
這週裡,謝院長從”大學教了沒?”一書告訴我們在大學生活中應該要學到的事情,如表達能力、思辯能力、道理推理..等等。對於交大生而言,我想走出室內是最重要的事,即離開遊戲的虛擬世界,拿去交大宅宅的標籤。或多或少跟交大的地理位置有關,交大位於偏避的地方,周遭環境是矽谷,享有最佳科技資源之便,但也是最宅之處吧!

交大宅宅們放下滑鼠跟鍵盤吧!多和別人交流,培養廣泛的興趣,即使我們邏輯思考都相當清楚,但談吐之間盡皆三國魔獸,Good Job must turn to boring guy. 院長在最後Q&A也提到時間管理的重要,如同撿尾刀般的分秒必爭,好好利用時間,走出戶外,踏踏青,交個女朋友都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多采多姿。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海報』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
系列專題演講最終回

講者:謝漢萍 院長
講者:交通大學電機學院
講題: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
時間:06/19(五) 1:30–3:00
講者:交映樓201室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演講』台灣的大洋旅者,郭兆偉

2009.06.12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本週專題演講是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郭兆偉先生,為我們演說的主題是大洋的旅者-海龜,演講者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有海洋氣息。一開始演講者便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還有多少隻綠蠵龜會在澎湖產卵呢?答案揭曉大家非常吃驚居然只有各位數的綠蠵龜會回到澎湖產卵,為什麼呢?因為許多人濫殺海龜,以及現代化設施的新建造成綠蠵龜棲息地遭破壞。

澎湖縣是目前全亞洲地區保育類綠蠵龜上岸產卵最穩定的地區,望安島在1990年代出現綠蠵龜重新迴游上岸產卵後,1999年又陸續在山水沙灘、隘門沙灘、甚至西嶼的沙灘草地中發現綠蠵龜上岸產卵。這時候演講者有提出了一個問題,小綠蠵龜破殼而出的時候怎麼樣可以知道哪邊是海邊要往哪邊爬行入海呢?
答案是因為海面會反光小綠蠵龜有趨光性所以可以向著海邊爬行入海,但是由於許多路燈的新建造成小綠蠵龜沒辦法辨別方向,因此許多小綠蠵龜夭折在路燈下。

在這堂課我們學到了許多海龜相關的智識,也知道了許多國家地區對於海龜的保護及互動,列如夏威夷海邊常常可見海龜在沙灘上休息,遊客也能與海龜照相但不至於影響到海龜的作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若我們能好好的維持生態環境以及改變居民對於生態保育的觀念。也許若干年以後我們也能在澎湖的海邊與綠蠵龜照相。


第二組
一開始以望安島為起頭,因為這裡曾經是綠蠵龜最多的地方,依當地的人說以前四十年前在沙灘邊到處都是綠蠵龜,到近年一整個望安島,綠蠵龜來生蛋的數量不到五隻,真的是很劇烈的轉變。

接著在介紹海龜的種類,共只有二科六屬七種,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七種海龜,這真是讓人很驚訝,原來海龜的種類這麼少,其中有一種是革龜,非常的稀有,為一屬一種,為體形最大的一種。而今天的主角是綠蠵龜,而綠蠵龜之所以叫綠蠵龜,竟是因為他的脂肪是綠色的,真是很神奇,真是長知識。

而本來台灣本島也是有綠蠵龜生蛋的,但現在都已沒有了,只剩下蘭嶼跟望安,因為現在沙灘逐漸流少,且都有光害,導致綠蠵龜愈來愈少。而如何分辨公龜跟母龜的最好方法,就是從尾巴來分辨,公龜的尾巴比母龜長非常多。

母龜的警戒心很強,她會日夜觀察岸上是安全,像晚上就是以岸上是否有光移動來決定,等到她認可是安全的情況下,才會上岸下蛋。接著介紹海洋環境與綠蠵龜之間的關係,像是綠蠵龜很有可能會誤吃一些塑膠袋,也有一些因宗教放生,所以有一些綠蠵龜一直被放生、被抓,放生、被抓,真的很可憐。也因為綠蠵龜的生存環境愈來愈少,所以政府也有成立保護區,來保護綠蠵龜,有點一些保護的研究工作,為了綠蠵龜生存而努力,也許這一些仍不夠,仍需要大家一同維護才行,更重要的是大家心中要有好的保育觀念才行。


第三組
本週專題演講請來了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郭兆偉先生,為我們演說的主題是大洋的旅者-海龜,經過這次演講,我們對海龜這個生物有了不少的瞭解,例如:一大群公龜搶著跟一隻母龜交配,結果使得不少地母龜因而死亡、周遭光源對於甫破蛋的小海龜有著極劇烈的影響、或者是受到人為的嚴重的干擾,流刺網、獵龜人等,都是許多活生生的海龜生活史。

『悲慘的童年歲月,倖存的百年光陰。』真的是對海龜最好的寫照,母龜辛辛苦苦的上岸孵蛋,需要花費極大的體力才能生出幾窩蛋,又只能存活幾隻小海龜而已,再加上近年來台灣邊境海域的種種破壞,使得許多種類的海龜都不復見在台灣島上了,台灣人們與海龜、自然的共存共生的課題是值得大家好好去探討的,如何能讓這些所剩不多的物種能自由自在地存活下去是需要大家一起去關心的。


第五組
首先感謝郭兆偉先生今天為我們講解海龜的生態以及環境,讓我對海龜有進一步的認識!看到海龜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讓我們更加應該重視海龜的保育,尤其是我們台灣所擁有的海龜種類,在全世界七種種類中,台灣就佔了五種不同種類的海龜,以綠蠵龜最多。而且,今天我們才知道綠蠵龜的名字由來,原來是綠蠵龜喜歡吃海藻,使得葉綠素沉積在脂肪中,讓脂肪變成綠色!又因為綠蠵龜身體龐大,所以中文字的”蠵”有大的意思。相反的赤蠵龜就是吃了甲殼類動物,使得脂肪累積甲殼素,讓脂肪呈現紅色,故名赤蠵龜!在這場演說之後,我們也知道綠蠵龜其實對光很敏感,所以郭先生在演講的過程也特別呼籲我們在觀察綠蠵龜時,盡量不要干擾到綠蠵龜的光源,所以更別說拿手電筒照射綠蠵龜了!演講過程中,看了許多綠蠵龜的照片,有上岸、挖大洞、挖小洞、下卵等等…照片,其中以綠蠵龜”嘿咻”的那張照片最生動,也令人最有感觸…,原來母的綠蠵龜在生產的過程相當麻煩,要在授精後上岸,然後找一個最適合,而也沒有天敵的沙灘挖洞,而且還要先挖一個跟自己體積差不多的大洞,然後再挖一個小洞,才可以把卵下在小洞中,接著再把沙子覆蓋回去,最後拖著精疲力盡的身軀回到海裡,這過程相當麻煩,也相當耗體力,所以每年會回到岸邊海域進行嘿咻的母綠蠵龜並不多,導致在岸邊海域的公綠蠵龜很多,有點僧多粥少的情形,所以造成有一對綠蠵龜在嘿咻的時候,會讓另一隻無意間經過的公綠蠵龜也想要參一腳,這時候就用他們鰭上的指甲扣住那對正在嘿咻的公綠蠵龜殼上,如果這時候,又有一隻公綠蠵龜經過,這是又以同樣的方式,扣在第二隻公綠蠵龜殼上,其實這樣到最後,只是會變得三個和尚沒水喝而已,因為最後母綠蠵龜會因為在海底嘿咻太久,沒有換氣,而身體也無法背負著一群公綠蠵龜到海面,所以最後就是嘿咻到窒息而亡,這樣就變成公綠蠵龜一隻都沒有黑咻到,造成他們傳宗接代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像人類打球一樣,就喊PLAY ONE麻,第二個就喊PLAY TWO,以此類推,這樣大家都有的玩,也比較有秩序!所以我覺得保育綠蠵龜,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落實,就是教它們PLAY ONE的觀念!!


第六組 顏澤宇
一.內容簡介:
澎湖縣望安島 曾經是全台綠蠵龜 數量最多的地方 導周圍約6km 都是沙灘
夏天的晚上 , 整個島都是沙灘 整個視野都是綠蠵龜在生蛋
但在近10~20年之間 每年生蛋的海龜數量不會超過5隻
乃因為有殺龜人的出現而產生

海龜只有七種
體型最大的屬於 革龜科(一屬一種) 的 革龜
能生蛋的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 約有3m大
其他的都是 蠵龜科(五屬六種)
都有在台灣生蛋過
今天主題是 “綠蠵龜” 之所以稱為綠蠵龜 是由於它”脂肪”的顏色是綠色的
赤蠵龜則是由於它”脂肪”的顏色是紅色的
主食是魚以及藻類 (約100m深的水域以內)
東海岸整個曾經都有綠蠵龜生蛋的紀錄 但現在都沒有了
唯一殘存的 海龜生蛋地點 只剩 澎湖萬安 and 蘭嶼
因為海龜生蛋的沙灘 很多都被開發成住宅區 或鄰近區域增加許多的光害
因此 海龜適合生蛋的地點 變得很少

母龜尾巴 約手掌長 公龜約 成人手軸常場
每一年公的比母的多 母龜不會每年生蛋(2~4年) 公的會每年來(因為不會消耗太多能量)
母龜會把 所有精子(不管幾隻公龜的精子)收藏在身體內
等卵成熟 再將之授精
約2週後
等其卵再次成熟 就會用剩下的精子再次授精
每一產軟季節 約可以產 5~9 窩的卵
產卵前, 先挖體洞約 30~40 min
再用後鰭挖小洞(50~70cm深) 產卵用
半小時內 平均產約100顆卵
平均七成孵化率
存活到一歲的存活率只有1%
存活到50歲的存活率只有0.1%

二.課後心得:
A.人類的習性 , 總是喜歡”事後進行補救”
工業化所帶來的大量汙染 使得河川,土地 皆被大肆破壞
汙染到無法挽救時 , 人類才花上更高的成本來進行環境的拯救
大量木材的需求 , 致使人類大量的砍伐山坡地樹木
在引發土石流過後 , 人類只好花上更久的時間進行植披的工作
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使用 , 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
在導致極區冰山逐漸融化發生後 , 才來檢討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與限制
而事後的補救,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更多的經費,成本

B.人類因為生存需求而捕殺動物 濫殺前總覺得生物是生生不息的
而海龜就是一個例子
澎湖縣望安島 由整個沙灘 整個視野都是綠蠵龜在生蛋
到現在一年不到五隻綠蠵龜上岸生蛋來看
人類真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

C.人類總是為了自己的進步與喜好而傷害其他的物種
例如 為了醫學研究而恣意改變生物的基因
例如 為了快速繁殖食物 而對動物施打生長激素
例如 為了生活上的娛樂 而任意將不同品種的寵物進行基因配對與改造
種種違反自然法則的行為 任意更改物種基因的結果 人類最終將會面臨自己種下的惡果

D.人類把自己當成地球的主宰者
動物被關進牢籠 供人類欣賞
肉食雞的一生都在小籠子裡度過 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供人類食用
山林區域的任意破壞 無視野生動物的生存需求
路上與海洋的無情濫捕 減少的許多物種的數量 甚至幾乎滅絕

如果有天電影成真
某天當外星人占領地球
也許我們也會成為外型人的肉食雞



第七組
這次演講有幸請到保育海龜的保育人士來說明這美麗的大洋旅客,過去我們對於海龜不過就是一種在海洋中飄流的烏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聽完這次演講後,對於海龜我們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海龜雖然看似龐大,不過要長到這麼大一隻所花費的時間還有生存的機率實在是令人驚嘆,從牠小的時候開始便已經是多災多難的生活,打從一出生就必須跟環境奮鬥,周圍的天敵,覓食的不易,加上環境的變遷等因素使得100隻海龜裡面能存活的大概只有一兩隻,而且要長成像我們所看到的一兩百公分的大海龜需要花的時間可長達好幾十年甚至百年,而就算是長成成龜的海龜也是常遇到致命的陷阱,這些陷阱往往都是來自人類,像是海中的垃圾、漁網、有毒物質或者將其煮成美味的佳餚來大快朵頤,人類已經變成讓海龜即將絕跡的兇手,到了現在這個時期我們發現海龜逐漸減少才不得不思考怎麼來保育他們。台灣有幸在蘭嶼以及望安兩個島嶼有海龜來當繁殖的地方,而現在保育團體也是用盡很多方法來讓大家知道海龜的重要性,其實不只是海龜,人類隊於這個生態環境已經破壞太多,造成許多的稀有物種正快速消失中,我們思考的問題是要如何讓這些物種可以永續傳承下去,好讓我們的下一代也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妙跟驚奇,這有待全世界的人類們共同去努力。


第八組 陳宗達
今天的專題演講,學校請來了台灣海洋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先生,是一位講話風趣,且致力於生態保育的熱血青年。今天所探討的主題是海龜,其中著墨最深的物種,是跟台灣有著密切關係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革龜科。革龜是目前體型最大的海龜,長得很像超大型的炸彈麵包;其他龜種還包括第二大的綠蠵龜、赤蠵龜、玳瑁、肯氏龜…...等。郭先生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何綠蠵龜會取名叫做”綠”蠵龜呢,綠這個字是根據什麼來的?答案在於它的脂肪顏色。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同理可知,赤蠵龜之名也是這樣來的,主食海洋中的蝦、蟹、水母,因此體內的脂肪呈現淡紅色。

大約在二十年前吧,早期台灣周圍海域的綠蠵龜產卵分布,主要有本島東海岸、蘭嶼及澎湖群島等地。無奈當時人們保育觀念未深,捕殺海龜獲取經濟價值誘因下,台灣附近海域的海龜數量逐年減少。加上海龜是個警覺性高的動物,產卵環境喜在四周無光害的柔軟海灘上,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快速,許多以前的荒地如今也蓋了房子開始有人煙,夜晚些微的光害導致綠蠵龜的產卵地迅速縮小,如今台灣只剩下望安島及蘭嶼某些海灘可看見牠們的蹤跡。

郭先生演講進入到後期,當提到台灣海龜的保育時,語氣也從原本的輕鬆詼諧轉為嚴肅。他提到,近年來在許許多多的生態、生物、環境保護協會大力奔走下,國人漸漸有了基本認知,政府也開始訂定了一些法律來保護已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包括綠蠵龜。但其盲點存在於許多法律規定得太嚴格了,且暗藏許多模糊地帶,執法人員也嚴重不足,導致許多不知情民眾會誤觸法律、也有一些不肖獵人仍在暗地裡偷偷捕捉。

在場有學生提到海龜的復育問題,郭先生說這也是一個無奈的地方。由於政府經費有限,設置綠蠵龜的養殖環境,一年經費動輒數百萬,但海洋推廣協會每年的經費只有約一百萬元之譜,因此趁海龜產卵季節,在其母龜龜背上架設小型衛星發射器來定期追蹤,是目前可行的辦法。

總之不管如何,台灣有著許許多多像郭先生這樣默默做事、默默推廣的幕後生態推手。我們也應盡一份心力,不買、不吃、不亂抓、不擾亂牠們的棲息環境、不參加一些宗教團體刻意舉辦的放生法會、遇到不肖商人更應舉發。期許再過數十年後的將來,人們在海灘戲水的同時,能看著不遠處悠游的海龜,與牠們共存共榮!

2009年6月10日 星期三

『海報』台灣的大洋旅者--海龜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九

講者:郭兆偉 秘書長
講者: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
講題:台灣的大洋旅者--海龜
時間:06/11(五) 1:30–3:00
講者:工五B1國際會議廳

蘭嶼海龜保育工作(五年以上)
蘭嶼海龜解說員訓練講師
台東縣海洋種子教師訓練講師
青輔會 遊學台灣 望安海龜探索營專任講師與輔導員
海洋教育紀錄片『依讓』導演兼製片
全國各級學校海洋教育巡迴演講(進行中)
發起並完成2008 走在。海之濱活動(沿海岸線徒步環島57天)
主持並執行2009 走在。家鄉海之濱 活動(沿海岸線38天徒步環島大會師)

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演講』踩出腳下的人生,Bike LuLu

2009.05.25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這次演講一開始的時候,演講者就用他獨特的感染力讓我們把整個焦點都注意在他的身上,他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平凡的人也可以有無比的活力,以及不斷挑戰的冒險犯難的精神。

現代人看起來實在是太忙碌了,許多人在這忙碌的世界上過活,但是手腳卻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就好像在阿爾卑斯山上旅行,乘著車匆匆忙忙的過去,但是沒有回頭,或著停下腳步,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風景,結果,原本應該是多采多姿的世界,在我們眼中卻變得微不足道,只剩下匆忙和緊張,勞碌和憂愁。

我們不必把每天的時間,安排的緊緊的,總是要留下一點空間,來欣賞一下四周的好風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們想走的時候就走,想停的時候就停,隨心所欲的去發現樂趣,和值得珍惜的東西。既然有機會來到這多采多姿的世界裡,就應該像一個旅行家,不只要爬山涉水,走完我們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賞這世界帶給我們的一切。

當我們懂得欣賞生活週遭的事物時,我們的胸襟也會隨之增大吧,或許這樣的想法也能讓我們在待人處世上有更大的選擇,爭一時不如爭千秋,更何況我們又怎麼會知道眼前遇到的困難不是老天爺要讓你扛起更大的責任呢?有時候向前走的時候,是為了到達另一個境界,但是停下來的時候,更是為了能夠欣賞人生,以及回頭看看我們所走過的每一步。


第二組
我覺得這次學校辦的演講很有趣,因為它可能就暗示著我們的未來生活,當我們成為一名科技人,在奔波勞碌的工作中,我們貢獻著自己的心力,努力達到公司的目標,為自己前途而努力,上了一天班之後,我們累了也很快地想要回家休息,就算假日也只想窩在家好好地充電,休閑娛樂只能在家裡完成,久而久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成為了宅男。沒有時間跟人交往,也忘了怎麼跟人交往;運動也沒時間,肚子上的游泳圈也越來越大圈。但,這是我們要的人生嗎?當然不是,我相信我們都不是。

所以在聽到了謝倩瑩的心路歷程,更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她說,在竹科工作十多年,觀察到竹科人難免有些冷漠和觀望的個性,所以要推動天天騎單車上班,彷彿是件不可能的任務,所以,一開始的目標是只要一天騎單車來上班,這樣子讓大家慢慢培養習慣,其實久而久之,你就會愛上那樣的感覺,而我們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夠天天單車上班。

因為騎單車實在有太多好處了,我認為,如果竹科人長期習慣於冷漠和觀望,這樣是不好的,而在透過兩個滾動的車輪,就是在路上遇到的話,大家會互相寒喧一下,然後互相打招呼,讓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就是這麼簡單,原來這也是拉近人我之間的一座橋。原來騎車不僅僅是騎到目的地,更甚的,我們都騎到彼此的心裡,都能給予彼此更多的溫暖。

還有,騎車除了省油錢,更賺到健康。一般科技業的上班族,從早上進公司到晚上回家,少有時間接觸戶外或運動,騎單車不僅可欣賞沿途景色,維持整天好心情,還能運動健身,也就是說,騎車讓體能保持最佳狀態。如果想甩掉肚子上的游泳圈,那麼騎車就能夠成為好幫手。最重要的,騎單車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紓壓。大家都知道,竹科人工作壓力大,大家想到紓壓就會想到放假,但是
,如果真的想請長假一個月到國外走走,也沒幾個人敢這樣做,在這樣的情況下,騎單車能讓大自然的美景將你的煩惱壓力一掃而空,使你更有勇氣更努力地去面對工作以及生活的挑戰。

當大家都在為高漲的油價苦惱時,這反而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因為忽然之間,騎單車成為上班族通勤熱門首選,這代表愈來愈多人可以朝減少污染的方向前進。讓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地球而努力吧!


第三組
謝倩瑩本身是學美術設計出身,因為進入科技職場關係,必須面對跨越職場障礙的課題,並逐一克服了解科技領域,並且著手美編、文編、採訪、辦活動樣樣來,藉此找尋出個人的生存韌性和原則,激發潛藏的本能。更因為因緣巧合下加入於2003年加入單車社,萌起體能極限挑戰的種子,騎單車環島、游泳、征服世界百岳、參加鐵人三項,從中找尋到個人的成就感。

其實這就是個人興趣激發的過程,每個人在生活上往往因為遭遇眼前的困難,生起逃避的念頭,但倒頭來看卻是放棄的一次嘗試挑戰的機會,我們應該要學習LuLu勇於嘗試的精神,面對不懂的事務,只要肯努力,有一天還是能上手,亦或從中獲得興趣的萌發,改變之後人生的方向,無形中更帶來積極樂觀的態度。

每次的嘗試也許有失敗,但也因此暗示我們還有改進成功的機會,也因此生活才有起伏成就感的存在,否則人生豈不索然無味。

在台灣傳統的思維教育下,老師教導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方式,使台灣學生趨向保守、養成不敢發問的惡習,發問『怕被笑』,太突顯『怕被賦予重任』,也因此大部分台灣人喜歡『安於現狀』,當然整體來講『進步』層面將趨於遲緩甚至倒退。採取更積極的思維,對於未知踏出勇敢的第一步,這將是獲得成功機會的開端。

LuLu提到為了推行一日單車上班讓大家養成習慣,推廣到天天騎單車上班。LuLu在竹科工作十多年,觀察到竹科人難免有些冷漠和觀望的個性,招集大家單車上班的計畫,得分階段、分計劃慢慢滲透,靠著網路、社團口耳相傳,怕是不夠,把大夥拉來,但苦無招兵買馬的經費,幸好願意贊助LuLu的親朋好友很多,但潑她冷水的,也不在少數。但她不放棄,即使潑她冷水他也繼續推廣,抱持著即使不成功也為自己賺到健康的心態持續著,從中不難看出她對這推廣的堅持執著以及熱情,最後當然是成功的獲得響應並且獲得媒體報導,因而得到更好的宣傳途徑。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個人的思維都不同,對於我們個人的想法,有人支持就必定有反對的人;對待任何一件事,只要抱持熱忱以及個人的執著,相信必能達成,有一天反對者也許會改觀轉而認同;就因為台灣的保守觀念深根蒂固,所以天才也許會在輿論之下被掩埋;世界上有名的天才們因為保有個人的執著,也因此才能保持初衷萌發驚世的成就對人類做出極大的貢獻。

面對困難勇於面對,給予萌發潛能的機會,對於思維以及認知上,指要講得出道理就該抱著執著去做,不要『怕』,努力『踩』出腳下的人生,成功的果實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第四組
這場又是激勵人心的一場演講,想到自己平常都沒有特別的休閒運動,平常又都只是窩在實驗室裡,漸漸感到生活的平淡。生活不是只有上學念書而已,應該多多培養自己的休閒生活,而慢慢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大小,認識一群與自己興趣相投的朋友,可以很瘋的往自己的極限挑戰。

看到謝倩瑩可以從成立沒有人看好的單車社到現在隨便都可以號昭出上千上萬人一起上街頭覺得非常佩服,這告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信念,任何事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時間慢慢去影響別人,一步步的往自己的信念前進。這堅持的一種力量要好好培養出來。

看到這學期都是單車與登山的演講,心中真的有一種衝動也想要去買一台單車,可以在假日的時間好好的往野外騎去,看看台灣之美,發掘台灣也是不輸國外的美景的,至於登山目前還是會有點害怕,雖然高山上的風景很漂亮,攻頂的那種成就感應該也是一生難得的經驗,在這裡給自己一個期許未來雖然不是聖母峰的高山,但至少可以上台灣的第一高山-玉山,看看高山的風景,聞聞高山的空氣。


第五組
今天的講者,是一位非常開朗有活力的女生,從他的體型不難看出,平常就有運動的好習慣。Lulu不但參加過鐵人三項比賽,挑戰聖母峰,還是竹科單車推廣社的社長,推行週三單車上班的活動,百登飛鳳山晨騎...等多項既能夠節能減碳,又能夠讓身體健康的運動。Lulu的成功之處,我認為是在於一股憑著熱情,堅持到底的決心和毅力。熱情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動力,因為喜愛,所以想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這項活動,否則,這種沒有錢賺又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誰願意做呢?若沒有熱情,怎麼會在冬天早上五點天都還沒亮就起床,帶著車友騎上山呢?若沒有熱情,為什麼要四處奔走拉贊助提供車友單車用品單車健檢和早餐呢?我自己目前也是棒球校隊的一員,需要投入大量的練習,但付出的絕不只是時間和體力而已,最重要的是一顆愛棒球的心!若沒有心,那什麼都是多餘的了。

在關於百登飛鳳山的活動中,Lulu說,100次的出門,是最困難的,只要出了家門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這也印證了一句話,萬事起頭難,只要有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他還說,”只要上路,路就不遠。”

在登山的部分,lulu提到了在那邊生活的挑夫,他們生活貧窮,就連一瓶可樂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的幸福,但是換個角度想,窮有窮的好處,反正沒有什麼可以損失了,只要心靈幸福,過得開心,那就夠了

最後lulu也鼓勵我們,培養獨立冒險的精神,一個人多去嘗試,就多一些機會和體驗,成功固然好,失敗也罷,因為當你做過之後再回頭看,你會發現,其實那看似困難的一切也”不過如此而已。”


第六組
單車,最近很熱門的一項運動,而這次請來的是一位單車女強人,演講一開始就被她響亮的聲音所吸引住,她是因為個人興趣而參加了單車社,之後就迷上了一些挑戰自己極限的嘗試,一開始飛鳳山的晨騎,一直增加自己目標,騎單車環島、橫渡日月潭、征服世界百岳、參加鐵人三項……等等,從這些運動中她認識了許多來自各地的朋友,藉由拉贊助辦活動讓參加單車活動的人愈來愈多,看出來她對單車的喜愛,並想把這項活動分享給大家來體會。

當初的她也是一位新手,但是不認輸、勇於嘗試的精神讓她踏出了第一步,一直挑戰下去。人對於新的事物總會抱持能不碰就好,不敢勇敢踏出,但當人們踏出那個第一步,就有下一次參與的機會。當完成了一些自己覺得不可能的挑戰後,就會讓自己朝著自己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去做。大家會羨慕一些人完成自己極限所留下的美麗照片,雖然很想參與,但是總有許多的理由讓自己不想去做,流下了汗滴,景色在你面前,你會覺得那是最美的景色了,而且這些景色會深深刻在你腦海中不容易忘掉。

在這擁擠繁忙的社會中,你是否會有想要平靜的生活,單車會讓看到許多自己平時不會特別注意的事件,讓你從中尋找到更多的樂趣,慢慢觀賞周邊的景物,和認識更多同樣喜好的人們,多親近大自然會讓你的心胸更加的開闊。雖然有許多的事在自己有限的資源下不能完成,不過能持續的做下去、挑戰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吧,每天讓自已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自己的工作,事情的完成度也會比較好、而且更快速。

面對挑戰不要逃避,要勇於面對它,給自己一個機會,讓它不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會讓你自己對於任何事都能有心的想完成它,目標就不再是遙遠的。


第七組
一開始看到這位演講者,想說這是從哪請來的阿姨或路人之類的,還自稱為bike Lulu,一開起嗓門聲音大到震的我有點嚇到,說起話來的感覺有點像菜市場的歐巴嗓,滔滔不絕又帶點台味。

從Lulu分享的許多照片中,從一開始的騎單車,藉由一次的機緣迷上了騎自行車,又剛好遇上了時勢的造化,不遺餘力地在新竹推廣單車活動,其實想要有個簡單樂活的生活,Lulu就給了我們很多啟發,只要有了第一次踏出去的那一步,就還會有下一次參予的機會,就是要我們勇於去嘗試。再來是去挑戰登聖母峰的基地營,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說,可能是一個永遠都不會去挑戰的地方,可是Lulu似乎對於各種挑戰,總是樂於享受其中,他總是說當騎單車騎過一段艱難的山路之後,所看到的景色總是特別的美麗,或是經過翻山越嶺之後,所見到的景色有別於一般的那麼驚豔,就讓我突然想到古人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我們往往只滿足於現狀,對於其他的嘗試總是杜絕於外,可是通常只差那一個決定的心而已。就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曾經被同學拉去參加日月潭鐵人,可是我打死不從,後來商量到只參加接力,我只要負責游泳的部分,去之前還被朋友說日月潭沉過船之類令我毛毛的故事,可是都已經答應要去了,是男人總不能臨時脫逃吧,到了當天下水前一刻,莫名的緊張一擁而上,這可不比平常游的游泳池,除了觸不著水底之外,水溫忽冷忽熱,還真的有點…不乾淨,這感覺不像在游泳,像是在垂死的掙扎,終於靠岸那一刻還真有點如釋重負。或許是經過一番的挑戰,結束後休息片刻的感覺,如同bike Lulu所說的,心就開闊起來了。


第八組 江松柏
活在當下,玩到死是LuLu對於自己的期許。從bike騎乘,到後來的自己學會游泳,最後去參加鐵人三項的比賽,對於人生歷程有著不同的思考,並且努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從2005年開始參加三鐵的比賽,利用三個月的準備,讓自己從不會游泳到可以參加游泳比賽的選手。最特別的是,利用在交大游泳池的大量訓練,然後到寶山水庫的偷偷練習,然後克服自己的運動障礙,也是因此,讓她漸漸有了壯遊的想法。

2008年的聖母峰之行,飛鳳山的單車訓練,快閃活動到最後的騎車返鄉,真的讓人都有巾幗不讓鬚眉。

體力的訓練,對於壯遊的人是非常重要,每個二、四的飛鳳山訓練,百登次的過程讓她擁有跟男人一樣的體力。百次的清晨、百次的陡坡、百次的稻田、百次的溫度與百次的出門,尤其是在冷冽的寒冬中,曝在8度C的溫度下,更是讓人期待著雨天的到來,畢竟在天冷的時候,能夠頂著毅力而出門的更是少數。

在這單車的騎乘過程中,舉辦過吃蛋糕的活動,週三的單車上班日,到單車快閃活動,並且利用許多的贊助廠商,店家的捐獻來凝聚車友的關係。從車燈,車衣與早餐,讓許多不認識的人能夠透過一次次的活動來更增進對於單車的基本知識,利用單車健診的過程,一次次的讓朋友們知道,單車活動是如何的有趣與有益。

經過多次的車遊,在竹縣的山區活動,一再再地都讓LuLu慢慢地培養出對於運動的信心。竹東山路、鎮西堡、大山背、寶山水庫、宇老等等。甚至最後瘋狂到國外古蹟吳哥窟的菜籃車騎乘之旅,即便是痛苦的石頭路都可以讓人對於這樣的運動感到興奮。提到微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與動力去完成這樣的運動,主要是因為有著不服輸的精神,克服了李棟山莊之後,大幅度地讓自己能夠擁有信心。後來再透過觀霧的車遊,單車露營,大雪山攀登等等,讓人不得不佩服這樣的女孩子家,卻比男人擁有更不凡的勇氣。

車行霞客羅古道、南橫、栗松、參加過環花東大賽、萬人崇bike等,環島的過程中還有過與大客車禮遇之行。其實要有這樣的過程,就如LuLu說的:”只要上路,路就不遠"

在有了單車的經驗之後,LuLu與我們分享她在尼泊爾登聖母峰健行路線的經驗。從Lulka登山口開始,帶領我們進入不熟悉的陌生環境中。佛教的浸淫,使得尼泊爾是個佛寺廣立的一個國家。貧窮的國家,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的簡單與愜意。在那裡因為全世界的登山隊聚集,希望能夠挑戰聖母峰,也使得當地的挑夫行業相當的興盛,透過圖片我們知道,他們的生活中常常都是靠著挑著生活的必需品來進入當地險惡的環境之中。也由於物資的缺乏,使得他們面對人生的難處,都以一種相當輕鬆的方式,樂天的面對人生的挑戰,一碗白飯與豆子湯就可以讓他們飽足了一餐。相對於平地的我們,真是該覺得汗顏。

在高山的攀登過程中,LuLu與我們分享了許多有趣的事物。小孩對於相片是視為珍寶的觀點,對於高度的適應(爬高睡低),山屋中的阿公阿婆,還有辛苦一天之後的蛋糕,氂牛搬運人的物品;人搬運氂牛的糧草等等,甚至當地還有網咖店家,可以讓你與外界聯繫………當下突然覺得,資訊真的是無遠弗屆。

高山的環境,很多部份都是我們平地人身體所不習慣與熟悉之處。尤其是高山症,常常會導致我們無法進行我們下一個目標。對於,當地人而言,五六千公尺的高山環境,可能已經是他們習以為常之處。不過對於我們而言,乾燥的氣候與稀薄的空氣,卻常常讓我們處於危險之中而不自知,甚至不知不覺的朝向死亡邁進。頭暈、噁心、昏睡等等,都是需要警惕的,細節如果一不注意,就容易造成一生的遺憾。而LuLu也提及在那樣的環境中,我們會去更加的珍惜我們現有的生活,看到挑夫或是雪巴的貧苦環境,我們穿著高級的登山鞋與GO-TEX的防寒衣,卻也更加顯示我們是天之驕子。學會珍惜眼前的一切,享受簡單的生活是容易令人感到滿足地,少了慾望,可以擁有更多的快樂。

聽過了LuLu的演講,讓我不得不佩服這樣一位女性,對於自己的人生能夠勇於去面對挑戰;起始點可能只是簡單的車行至李棟山莊之旅,開闊了她人生的氣度,到最後的許多壯遊之旅。或許我們會覺得自己現在有許多的牽絆,不論是課業,經濟壓力或是家庭因素。但是,如果我們不趁我們還有能力與體力的時候去做些我們年老值得回憶的事情的話,屆時也是徒留餘恨而已。窮有窮的方式去完成夢想,時間不足也有短暫的壯遊行程,不見得一定得出國。但是,能夠在訂立目標之後,不懈地朝著夢想前進,對於我們的人生態度與毅力培養,都有顯著的幫助,也可讓我們的人生廣度得以增加,不僅限於研究或課業。所以,很多事情,趁年輕。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海報』踩出腳下的人生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八

講者:謝倩瑩 Bike LuLu
講題:踩出腳下的人生
時間:5/22(五) 1:30–3:00  
            交映樓201教室

單車 背包 登山 趴趴走
享受與山和單車的曖昧關係

檔案下載:  謝倩瑩演講海報



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演講』A Nw Process for LCD, 楊界雄博士

2009.05.15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這次的演講請到的是瀚宇彩晶的副總經理,楊界雄博士。楊博士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物理博士的學位,先後進入奇異,IBM,後來則在LCD這方面專心做研究。

楊博士先這次的演講主要是TFT-LCD的專業領域!!內容主要是說明TFT-LCD的封裝(如何將驅動IC與LCD面板連接),演講中也有提到他突破日本獨攬二十幾年的專利專利!! 不時也摻雜台灣面板業的發展與封裝技術以及人生態度,國家制度!! 演講結束前,楊博士鼓勵年輕人要勇於挑戰,並期望大家能於年輕時多點努力以奠定實力基礎,最後還說了年輕人就是要有guts!


第二組
這次的演講請來的是瀚宇彩晶的副總經理,楊界雄博士。他真的是一位很厲害的人物。楊博士說起話來速度很快,不時摻雜幾句英文,有的時候聽不太清楚他在說什麼。但是從他的語調跟口氣可以聽的出來,他充滿了自信跟活力。楊博士幾乎花了他大半輩子的時間在求學和科學研究方面,而且他還曾任職於貝爾(Bell)電話研究所,GE研發中心和IBM華生(Watson)研究所。說實在的,楊博士可能是華人科學家中極少數曾在美國工業界最出名的三大研究所都任過職的。此外,在他做研究的期間內還間接幫了四個人拿到諾貝爾獎,光寫到這裡,就知道楊博士著實是一位大人物。

楊博士講起他的事蹟,感覺他對他自己過去輝煌戰績十分的得意。這一點讓我十分佩服他,但是現在的我只想好好的撐過未來碩二這一年,然後出來工作賺錢。也許剛出來職場也只能先當一個工程師,但是以後如果有機會的希望能夠投資其他的東西,畢竟做研究我並不是非常的感興趣。總之,能賺錢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第三組
楊界雄博士在他的演講中談到他幫了四個人拿了諾貝爾獎,他對實驗的熱忱與能力無庸置疑,我想我從演講中得到最大的啟發是,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 “curiosity” ,因為我們不管做任何事,好奇心才是驅使我們了解大自然現象的動力,有一股想要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好。

楊教授說他在來演講之前,參加了交大台南校區的某研究所的畢業口試,他問了那個博士學生幾個問題,都是有關那個學生的研究領域中最基本的一些觀念與發展過程,但那個學生卻答不出來,顯示他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沒有好奇心,只是悶著頭做,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對整個領域的貢獻是什麼,這樣的心態如何能夠把研究做好,因為人沒有好奇心,同時也就沒有熱忱,更別談如何把研究做好了,這點我也覺得非常重要。

另外他又提到他曾經和一個研究人員短暫共事過,那時他對那個研究人員深感佩服,因為某一天他們一起做實驗,發現實驗的設計出了一些問題,但那時候已經很晚了,他們兩人便回到住處先行休息,可是到了半夜,那位跟他一起共事的研究人員還滿腦子都在想著實驗出了什麼問題,而遲遲無法入睡,於是在好奇心與想解決問題的心態趨使下,他獨自一人又回到了實驗室,改進了實驗方式,等到楊博士到達實驗室後,他著實吃了一驚,因為那個研究人員已經把實驗設計調整過了,楊博士對那位研究人員的熱忱十分佩服,他覺得就是這樣的精神,才能把研究做好,這也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其實我現在讀自己研究領域的paper時,常常會先讀現在最新發表的技術會突破是什麼,卻很少追本溯源到最根本的源頭,也就是這個領域到底是怎麼出現的,是誰發明了什麼關鍵的技術,他是怎麼想出來或發現的,我想基礎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以我們實驗時操作機台做比方,熟練的操作固然必要,也對實驗就很大的幫助,但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要了解這個機器的原理是什麼,當我們能夠熟悉並熟練這些理論的時候,我想我們就能夠有創新的想法,真正厲害的人,是能夠設計出機台的人,而非操作的人。我想,有創新的想法,是在熟練之後,而強烈的好奇心,正是能夠驅使我們去了解、熟悉進而熟練能創造發明的原動力。動手做實驗也非常重要,因為那正是在累積我們的基本功。

最後楊博士也提到,他的一位老師跟他說,只要他活著的一天他就只想做研究,而我想楊博士也是如此,他說他只做很難的有挑戰性的題目,靠著毅力與熱忱,他終能解決難題,李家同校長的演講中也提到,他鼓勵他的學生做困難的事,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應該多挑戰難題,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組 涂博閔
聆聽完演講後,感覺楊教授是一個充滿科學熱誠與執著的傑出研究員;台大物理系畢業與服役後即申請到美國印地安那州聖母大學物理系的獎學金,完成碩士學位後又以優異成績申請到柏克萊加州大學的獎學金,在該校的物理系完成了博士學位。

楊教授在與我們分享人生歷練的過程中,多次提及由他指導的學弟(John C. Mather)以大霹靂理論榮獲2006諾貝爾物理獎,也鼓勵當下年輕人於求學階段要勇於挑戰,如同大霹靂般累積能量後便能大放異彩。曾任職於貝爾(Bell)實驗室,奇異(GE)研發中心和IBM華生(Watson)研究所,如此超優異的學經歷回國後便服務於瀚宇彩晶公司擔任研究中心副總,並於其領導下成功突破多年來液晶封裝專利的限制,爲全世界的光電顯示器業界投下一顆震撼彈。並於2001年榮獲國際資訊顯示學會院士(SID Fellow)。

而對於台灣的教育制度楊教授也充滿熱誠,他建議整個教育體制應以大學基礎教育為主,並以豐富研究資源吸引優秀有潛力的年輕人直攻博士,而非培養工業精英的碩士產業班的制度,他舉例國外名校如未能完成博士學位或申請到其他優秀學校獎學金才斟酌給予碩士學位,因此整個基礎研發工作才能一貫進行並深入研究。他並且引述基督徒的宗教信念,認為我們若為認識上帝,探索未知的世界,則一切知識就不斷使人遠離無知,因此很多研究學者以此信念終其一生於科學上給予無私的奉獻。

演講結束前,楊教授也再次鼓勵年輕人勇於挑戰困難度高或基礎領域的科學,並期望大家能於年輕時多點努力以奠定實力基礎,做個有真正有Guts的研究學者。

後記:
演講結束後我與楊教授都要前往工程五館,我看見楊教授將他的演講海報輕輕撕下並小心翼翼的捲了起來,此舉引起我的好奇也因此我上前自我介紹我是系上博士班學生後,他突然用力一拍我的肩膀,”很好”…突然間,一種充滿力量的鼓勵讓我非常感動,或許是為了參加日本SSDM會議而連續幾天沒起伏的情緒獲得釋放吧;他馬上遞了一張名片給了我,接著說台灣的大學生應該要有人適時鼓勵直攻博士,別去追求碩士學位而我也建議楊教授可以先從交大開始做起…,一路上閒聊直到系辦前楊教授辦公室,他再次鼓勵對自己選擇的領域要充滿熱誠,然後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鼓勵,不過這次是輕輕拍兩下並且轉過頭對著我說”加油”! ~謝謝楊教授~


第五組
今天楊界雄博士所要講演的題目,雖然是TFT-LCD專業領域的技術,其中他突破日本封鎖二十幾年的技術,這創新的技術使得台灣能不必再受限日本材料的影響,除了此關鍵技術的介紹之外,楊博士也與我們談了許多市場的分析、人生的態度、以及國家的制度。

市場的分析:他覺得未來值得尊敬的對手是韓國而不是日本,日本會慢慢的失去地位。韓國人口數比台灣多,卻只有兩家公司在分資源,而台灣則是四家在分,人力資源都比人家少了,分餅的人卻更多,可想而知,韓國會越來越強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雖然中國還在起步,但地廣人多、勞資便宜、市場極大,使得大量外資一擁而入,其中台灣的貢獻功不可沒,未來不容忽視,而台灣到是要依附大陸,進而使自己更上層樓,可這風險也很大,如果大陸有什麼狀況,台灣肯定首當即衝,如何取得平衡點,是未來重要課題。

人生態度:感覺楊博士是個默默做、默默付出的人。對自己很有理想,也很有抱負,認為對的事情會毫不猶豫的大聲說出。他最喜歡挑戰大家覺得難的事情,這次的TFT-LCD的技術突破,也是大家覺得不可能,但他沒花多久的時間就做出來,或許聽成功的人演講,感覺起來沒甚麼大不了,他們背後肯定是下了不少功夫,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國家的制度:『要就三年拿博士,不然就兩年拿碩士滾蛋』,這句話從楊博士的口中出現許多次,今天他也參加了博士班的面試,非常的不滿意,對於一個博士生所該有的研究熱忱,他完全無法從這次的面試感覺到,令他感到非常的傷心,他呼籲台灣的制度要改,不然碩士、博士生會滿街都是。

每個制度都有過度期,以前的台灣的確是需要更多的碩博士生來支援,但現在已經足夠了,教育制度要改,這是需要時間的,未來的幾年內是關鍵,到底這波全球經濟的蕭條過後,台灣會以怎樣的全新形貌,繼續在科技上站有一席之地,這是要大家一起努力的,共勉之!


第六組
這次請到的講者是楊界雄博士,是由台大物理系畢業,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物理博士的學位; 1979年由奇異電器公司研發部門轉至IBM公司,現任為瀚宇彩晶副總經理及交通大學兼任教授。由學經歷中可以看出楊博士是一個非常傑出的學者,而且聽完演講後,才知道楊博士間接幫過4個諾貝爾得主得諾貝爾獎,其中一個還是他的學弟John C. Mather。可見楊博士作的研究很有前瞻性,對學術研究佔有很大的影響力。

他因為剛去過博士班的口試,所以對台灣的教育制度感到有問題。就台灣的狀況來說,由於科技業未來應該不會在像之前如此快速成長,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碩士生當做即戰力去業界工作。他認為大家應該都以博士為目標,如果有不適合做研究的就拿碩士學位畢業,便提出要就三年拿博士,不然就兩年拿碩士滾蛋的看法。

他舉到一個例子是他學習的對象,就是有位已經90多歲的教授,禮拜1到6都在作研究,只有禮拜天因為要做禮拜就休息一天。感覺楊博士能如此成功,是因為他一直讓自己對研究保持好奇和熱忱以及喜歡挑戰困難的題目。對此觀點,許教授也是非常贊同,許教授曾經因為不知道儀器的原理去做實驗,使他的教授很不開心而不讓她做實驗,原因是一個對自己研究有關的東西沒有好奇心的人是不適合做研究的,所以我們在作研究時也要不斷使自己保持好奇心和熱忱。


第七組
整個世界是垃圾? 我欣賞他的膽識,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人生毫無顧忌可以挑戰全世界,下次請不要再請這麼極端言論的人給talk了。


第八組
這次邀請到的是交大光電所的教授,楊界雄博士曾是美國IBM公司T.J.Wastson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人員,第一名進入台灣大學物理系,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物理博士的學位,一九七九年由奇異電器公司研發部門轉至IBM公司,後來則在LCD這方面專心做研究。

雖然楊教授這次來演講的主題是LCD的製程,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楊教授最後的一些談話,楊教授早年在美國做研究時,做了很多關於「Big Bang」的相關研究,主要是量測宇宙的3K背景幅射,楊教授幫助了四個人得到了諾貝爾獎,但是他自己卻沒有得獎,我佩服的是楊教授那寬闊的心胸,他說他自己完全不在意有沒有得獎,我覺得這樣的胸襟真的是讓人敬佩,也沒有讓他因此失去了對於研究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心胸是值得我去學習的。

在談話的最後,楊教授有談到台灣的教育問題,他說他原本不知道台灣現在讀博士班的人變的少了,更多的人是只想唸碩士學位而已,他認為台灣應該要有菁英教育,有幾個學校只有大學部跟博士班,不要有碩士班,這樣的一個想法我不清楚是好是壞,但或許也是可以試辦看看。

最後楊教授說:「年輕人就是要有guts!」 我喜歡這一句話!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海報』The Smart-Bump COG NCF Process for LCD Packages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七

講者:楊界雄博士
            SID Fellow, Professor at NCTU
講題:The Smart-Bump COG NCF Process for LCD Packages
時間:5/15(五) 1:30–3:00  
            交映樓201教室

A novel innovative Smart-bump structure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for chip-on-glass (COG) package using non-conductive adhesive film (NCF). We have successfully verified the low connect resistance and high reliabilities using Smart bump and COG NCF process for the packages of 17”W TFT-LCD modules. We have proved that COG NCF process with Smart bump has lower costs in consumable materials and driver ICs, and simpl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COG ACF process with Au bump. Further more, the COG NCF process also allows finer-pitch-driver package for high-resolution TFT-LCDs, and has a higher process yield in production.

We believe that our Smart-bump designs and COG NCF process will replace conventional Au-bump COG ACF process that has been invented and dominated by Japanese industries, and heavily used in the LCD packages for past quarter century.

檔案下載:楊界雄演講海報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演講』全球化與兩岸關係, 劉大年老師

2009.05.01
專題演講照片
投影片下載:全球化與兩岸關係


第一組
此次演講的主題是最近社會相當重視的一個課題,所以應該相當的有意義,也的確演講者劉大年博士點出了相當多的重點,對於我們的視野有相當好的幫助,說明台灣人在中國的開放政策中,中間的發展過程,從貿易全球化,資金全球化到現在的制度全球化,過去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現在所遭遇的困境。尤其從外貿協定的結果來看,台灣所面臨的處境更是艱辛。

可惜的是我們有些聽眾並沒有將大部份心思放在此次演講上。我想主要原因是這些兩岸概念已經有所耳聞,所以會心不在焉也是很正常的。此外,就是他的演講內容雖然是現代台灣人相當重要的課題,但對於學習上,研究上所帶來的實質幫助,感覺上並不大。所以會把注意力轉移也是正常的。

以本人為例,相較於這般專業的演講內容,我比較喜歡聆聽各個人物的奮鬥過程。讓我的人生道路得到更明確的指引。


第二組
近年來,隨著對岸的經濟崛起,大陸在全世界也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最近幾十年來,台灣是以代工聞名的國家,就如同許根玉教授所說的,他在國外念書的時候,走進一間店裡,他問老闆說,店裡有什麼東西不是made in taiwan?老闆想了想,就說除了他自己以外其他都是made in taiwan。還有,在電影“世界末日”裡,一個太空人在修理太空船時,一邊抱怨說:不管是美國零件還是俄國零件,通通都是made in taiwan。由以上兩個例子就可以知道,台灣的代工是出了名的。

然而,現在的大陸就慢慢的取代台灣的角色。我們所使用的許多生活用品、家電、電腦用品,都可以發現made in china這串字,即使是大廠商的產生,例如apple所做的i-pod,也是made in china,這已經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了。

既然台灣的優勢已經漸漸被大陸拿走,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改變台灣企業與世界接軌的模式,由代工的方式轉變為品牌的創造。這其中除了技術的提升外,更重要的應該是觀念的革新,特別是如何由模仿走入創新,裝造轉為行銷,被整合者提升為整合者。
希望在面對強大的大陸之下,台灣仍然是個經濟強國。


第三組
兩岸面臨的關係處於非常微妙的平衡,目前平衡或許已經被打破了也說不定,但西邊大國的影響力確實是與日俱增。如何在未來的日子,保持台灣的競爭力呢?撇開意識問題不談,台灣人應該有冒險精神,這點在目前社會似乎已經忘記了,是不是安逸太久,或者單純只是社會走到這一步之後必然的取向呢?當然這個與社會福利制度或者是社會結構價值觀等等所衍生出的結果。

老師舉了荷蘭的例子,在歐洲與大西洋的要衝,拓展了荷蘭人的影響力版圖,荷蘭也是非常生意人的民族,世界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就是在荷蘭產生的。現在ASML也是荷蘭的廠商,是一家Lithography 機器的廠商,在45nm以下線寬的曝光機大概就是他為龍頭了。荷蘭人也是相當具有冒險精神的民族,在大發現時代就不落人後。荷蘭人在許多特別的商業上都有相當的成果,譬如荷蘭有歐洲最優秀的運動員訓練組織系統,輸出許多運動員,在這轉手之間造就了其特殊的運動經濟學。我們可以知道,荷蘭充分運動了其要衝的地理位置,雖然再過幾十年國土可能只剩一半……,但我想未來這個國家還是不至於衰落的。

大國有大國的經濟模,小國也有小國的發展方向。目前中國面臨的是內需不足的情況,看看拉美與美國的差距,就會明白今天中國內需不足的狀況是怎麼形成的,拉美的貧窮在於它沒有形成良好的財富再生體制,套一句比較主流的話,它缺乏一種財富積累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會是下一個拉美還是美國呢?以出口導向的台商還能繼續在中國發展麼?這是個玩味的問題。未來中國勢必開始拉抬內需產業,物流、服務、管理這方面是我們的專長,雖說是專長也比不過一些其他先進國家。

最後討論區域經濟聯盟的問題。很無奈的是對岸對我們具有敵意,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想大吵大鬧也不是明智的做法,國際目前依然還是現實主義當道,這個難題只能有待兩岸交流之後會有些許的和緩,台灣其實目前充滿危機,卻也充滿了轉機,的確是個百年難得一件的事件吧!步步為營的確是唯一的方法。


第四組 高薪閔
自從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處理兩岸關係便成為政府施政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大陸政策歷經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甚至到了現任的馬英九總統主政時期,因為每位總統的出身成長背景及所面臨的時空環境不同,因此政策方向也都不盡相同。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經軍事對抗、對峙及交流互動等階段,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又不時呈現緩和與僵持的曲折變化,每一階段的推進當然都與兩岸的政策有關。從過往兩岸的政策觀察,中國大陸由於擁有絕對優勢的幅員、人口、資源,在政策上較為主動積極,大體上主導了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

像是之前中國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由於中國大陸本土的面板廠和零組件供應鏈均欠缺生產電視面板的品質和經驗,因此中國大陸雖然有龐大的LCD TV的組裝產能,但是面板絕大多數皆是外購,外購來源則以台灣友達、奇美兩大廠為主,這樣讓前幾個月面板廠的不景氣有一點復甦的跡象。如何改善兩岸的經濟關係,也考驗了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政策方向。

由於現在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台灣現在的經濟相當的不景氣,面臨到幾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挑戰。為了改善投資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我們必須體認到兩岸關係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政府從全球化及區域經濟整合大架構下,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促進兩岸務實協商與交流,希望共同開創互利雙贏、共存共榮的兩岸新氣象。


第五組
今天劉先生所講的題目,對我而言不算陌生的內容,因為我平常也很關心兩岸關係或者國際新聞。劉先生講的內容雖然都是很實際面的問題,但是台灣面對中國不可能像韓國或日本單純把中國的崛起化為自己成長的機遇,單是看陳雲林來台,本土色彩濃厚的南部社團或偏綠民眾就快抓狂的樣子,實在很難想像台灣要如何撇開政治層面去和中國打交道。經濟考量當然無法忽視中國,因此馬總統選擇的是務實的態度,但是避談政治能不能化解偏綠的民眾心中的疑慮也是個問題。下面我針對劉先生提到幾個有趣的問題說明自己的想法。

就經濟考量而言,我非常贊成和大陸有更密切的經濟活動關係,也如他所說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們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尤其南韓積極與他國簽定此類的協定,我們的競爭力要如何與之抗衡?所以政府在這方面和大陸溝通真的很重要(更大的國際空間),不要讓台灣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上還多了大陸這道障礙。至於簽屬和大陸的ECFA當然也很重要,但是大陸不同意台灣與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而只想要與我們簽訂ECFA來加大我們對他的貿易依賴的程度話,我相信這樣是不被人民所接受的。或許目前就已經很依賴了,但是要保持主體性的化,必須讓貿易的對象更加多元化。

比較有趣的是問問題的同學,他提到企業往大陸遷移導致台灣結構性失業的問題時,政府是否犧牲了他們?這真的是很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個兩難。如果今天禁止企業遷徙導致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在市場的搶奪上輸人,在產品的成本上輸人,最後被他國的企業淘汰,台灣的勞工會不會輸更多?允許投資適當的比例是個方法,但是企業的外移還是會對國內部分勞工產生衝擊,關於這點我覺得劉先生說得很對,他說政府應當在社會福利上保障這些因全球化或企業遷徙大陸而失業的人,最好能再替他們找頭路,而這又必須去檢討台灣的一些教育的環境,像是過度氾濫的高中、大學等精英教育,和被輕視的技職教育等。



第六組
劉大年博士一走進來就給人有一種非常專業的感覺,是個經驗豐富的學者。演講一開始他先告訴我們什麼是全球化的觀念,包含貿易、投資、觀光、移民、甚至是知識的共享與技術的普及這些都算是全球化的一部分,而促進全球化的一個很重要的推手就是網際網路的普遍化,使得資源共享的理念得以實現。

接著,談到全球化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大陸,這也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話題,而中國大陸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也正不斷的擴大當中。所以劉大年博士就先從歷史的角度切入來討論台灣與中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與發展,並且從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來分析台灣在過去的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與地位。接著劉博士也談到中國近年來的改革策略,慢慢的從封閉的狀態改變成開放自由的貿易,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劉博士有提到中國大陸最近招商引資的政策,以廣大的人口市場來換取技術,而這也是他們最大的優勢,人口眾多,相對的市場廣大,而且人力資源豐富,再加上中國大陸最近的教育程度也不斷的提升,因此在高階領導方面的人力也是不在少數,形成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正在改變著這個世界。

然後,劉博士開始討論台灣本身的問題與未來應該行進的方向,他舉了一個例子,高鐵與機場。他說,高鐵跟機場這兩個是取代性相當高的交通工具,但是台灣兩個都發展的結果卻變成機場的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資源上的一個浪費。後來想想,其實台灣真的有些政策需要好好的檢討,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很不錯但是實際上做了之後才發現錯的實在離譜,我認為在訂定每一項政策的時候,最好都可以先參考專家的意見,還有謹慎的分析數據,仔細的評估這新的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到底值不值得投入,才不會又發生像高鐵與機場這樣的例子。

最後,談到了台灣的教育體系,長久以來就常常聽到人們在談論台灣教育的缺點到底在哪裡,但是我覺得聽到的都是一些還蠻表面的批評,比如說像是課本用的版本或是母語的問題等等之類的,很少有從教育體系著手分析的。但是在演講的最後劉大年博士就有談到這方面的問題與他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大學過多,確不見得能夠培養出一流的學生,而且所學的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常常很多都是不相關的,這也是常常困擾我們的問題,到底學到的東西將來出了社會到底有沒有幫助,而問題的答案往往要等出了社會才會知道。不過我想專業知識的部份固然重要,但是培養獨立思考以及認真負責的態度,以及發展人脈卻是更值得學習的部份。


第七組
這是的演講者是劉大年博士,同時也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主講的議題為全球化與兩岸關係,在台灣與大陸及台灣與國際上的互動有較多的琢磨。劉博士提到,台灣與大陸都有加入WTO的急迫性,主要原因是為了尋求國際經濟地位的平等,以及面對WTO下一回合談判,將對內建議題,與新增議題展開貿易談判,雖然大陸與台灣屬於WTO的觀察員,觀察員可以與正式會員共同參與談判,但是卻不可以參與決議,所以沒有主動權,如果兩岸未能即時加入WTO,長期所負擔的成本將會更高。

但在加入WTO的情況下,不可否定的對於製造業、及資訊電子與石化等以出口為主的產業,將有正面的幫助。但是,由於農產品關稅減讓、取消進口管制及削減境內支持等政策,將可能衝擊部分不具競爭力的產業。在這部分政府的決策和判斷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將帶動台灣產業的另一波轉移成型,而這個議題上有許多政策及法令相關的配合,需要多個部門合作和溝通才有辦法達成政府和民間雙贏的局面,而這正是問題所在。


第八組
對台灣而已,全球化和兩岸關係似乎有著微妙的關係。隨著中國大陸的開放、改革和進步,對全球經濟有著與日俱增的影響力,也緊緊繫著台灣的發展,兩岸關係走的小心翼翼,也戰戰兢兢。

中國大陸經濟突飛猛進,走著台灣走過的路,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氣勢,目前台灣在某些方面可能還佔有優勢,所以現在有許多”台商”錢進大陸發展,給了落後點的地區工作機會,但隨著中國大陸的進步,自身有了能力即漸漸的大陸對台商限制越來越多,在對岸生存也不是這麼容易了。而就新一代而言,大陸年輕學子競爭激烈,使得他們個個為了出頭天,努力充實自己,讓自己有競爭力,力求上進,台灣的學子有這能力與他們一較高下嗎?未來台商還站得住腳嗎?令人擔憂…….

我們有很好的技術,卻沒有代表Made in Taiwan的東西,像日本、韓國都有各自眾所皆知的品牌,這之間的差異和問題在哪台灣真的該好好思考未來的經濟走向,兩兆雙星還能撐多久?最近評比,飲料業都比半導體業賺錢呢!

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

『海報』全球化與兩岸關係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六

講者:劉大年博士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研究員
講題:全球化與兩岸關係
時間:5/01(五) 1:30–3:00  
            交映樓201教室

對台灣而言,當今最夯的兩樣經濟詞彙,莫過於
國際化以及兩岸關係,劉大年博士將會以深入淺
出的方式,向大家分享未來台灣在世界上的所扮
演的角色與面對的衝擊!!

檔案下載:劉大年演講海報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演講』文化創意產業, 黃雅玲院長

第一組
今天的演講者是黃雅玲院長,她是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的院長。黃雅玲副教授為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現任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及中華民國基礎造形學會理事。以發展立體影像於視覺設計之研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她所演講的題目讓我感到很有趣。因為在這之前我並沒有聽過「文創產業」這個名詞。

在聽到黃雅玲院長的介紹和解釋後,才發現到文創產業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可以經常碰到的,並且發現到其他很多國家在文創方面都已經先走了一步,而且通常都是屬於一個部門管,不像本國還處於一種混亂的地步,沒什麼人想管,但有好處時又想插一手,聽起來感覺好像是一種無政府狀況下才會出現的問題;聽起來感覺蠻悲哀的。

後來院長有介紹他們現在的一些成果和未來的計畫,還給我們看了她學生的成果,感覺蠻不錯的,只可惜動畫的效果會頓頓的,沒辦法看的很連貫,不過從院長的演講中發現到,做事時要不怕困難想辦法克服,這樣才能夠成功,院長就舉例說了當初她為了完成全像實驗室所花的時間和精神以及過程,這件是也蠻發人深省的。


第三組
今天的演講者是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黃雅玲院長,主題是創意在文創產業上的發展,對於學理工的我來說,這次的主題很陌生,我覺得文化、藝術諸如此類的東西是非常抽象的,甚至我還覺得文化就是歷史,這些東西了解就好,不必太深入地去探討,但是聽完今天的演講讓我大改觀,其實文化也可以賺錢,而且日常生活中很多地融合著文化,只是平時沒有去注意到,這次演講讓我覺得文化發展必須受到重視。

一開始黃院長就強調要靠創意來賺錢,而且任何東西會隨著時間價值會不同,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了文化、人、生活,也就是豐富的精神生活。而設計是文化與產業這兩個不相干東西的連結,構成所謂的文創產業。

品牌的經營與營造,設計是個關鍵,產品除了實用性之外必須得考量到外在質感以及美感,雖然這些只是外在包裝,但卻可以使消費者願意掏出兩倍以上價錢來購買。產品的設計會牽扯到產品在各國的文化,同樣的產品由不同的國家設計,所呈現出來的樣式能表達出各國的特色。

文化創意介入商業行為,創意何處來??院長說創意可以訓練,他舉了三點
1.生活中細微的觀察
2.別忘記兒時曾有的想像
3.熟悉事物進行改變,不熟悉的事物,從想像與現實做連結

例如前陣子的復古風,偉士牌機車在年輕人的世界再度成為流行,還有許多老街也靠著古早的文化引來不少觀光客,但是一般年輕人了解的文化又能有多少?我想這也是黃院長這趟演講的目的吧。


第四組
文創產業一直是台灣不受到重視的一塊,較為年長的人因為從前沒有錢,所以只要求三餐溫飽,不太會去注意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水準,但是現在教育水準也比從前更高,對於文化上的維護應該要更為重視,而文創產業這幾年在媒體上有不少的曝光率,從年輕人喜歡收集的公仔,到較為高級的瓷器製品,都有不少的台灣文化被附加到裡面,對於台灣在國際映像上的提升有不少的正面幫助,也讓世界了解到台灣這塊土地上從古至今的文化發展。

黃雅玲院長也帶來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同學們的作品,可以看出他們對創作上的努力,用中國文字的方式去表現日常生活中物體的運動軌跡,這種創意是我們平常不會去思考的,也就是細微的觀察日常生活中周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其實就有很多東西是我們平常都忽略掉甚至是不曾感受過的,如果我們對待每一件事情都能用這種心情及熱忱,這社會也許就會充滿各種不同的創意跟藝術,對於所有的東西不再是死板板的映像,而是用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他,也可以對這些東西有不一樣的詮釋方法。


第五組
這次的演講,請來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黃雅玲院長,聽說黃院長是有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在英國一個全像術會議中遇到我們顯示所所長。演講的一開始,在所長的熱烈歡迎開場下,我們發現黃院長跟我們這些理工背景出身的氣質,果然是不同!這或許是跟黃

院長一直是從事文藝創意有關吧!聽完這次演講之後,我覺得不管是什麼樣的科技技術,都是需要透過一個專業人士的包裝後,才可以將此技術行銷到人們的生活中!其中以LED燈泡為例,在我們的實驗室中,我們只懂得如何讓LED可以更省電、發光效率越高、成本越低…等,但是如果讓我們發明出一個超級省電、發光效率超強、成本幾乎可以說是不用錢的LED,而我們卻不知道該怎麼將LED行銷到大家的生活圈中,讓也是枉然的。所以要行銷,就是要結合創意、藝術、人文…等等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的issue!其實,我覺得現在不僅僅是高科技產業,需要一個人文藝術的包裝,像是在三峽老街中,有許多古早味的小吃,配合了現代人的新口味,再加上復古風的包裝,這樣的行銷手法,確實大大的改善了老街的景氣。再來一個例子是演講後,有位同學問起知名的設計業者負責人蔣友柏的好神公仔,公仔其實是源自香港的創意行銷技術,而蔣友柏的設計公司將公仔的概念,配合國內民間信仰,成功的將一個文化結合外來行銷技術,造成當時國內的轟動,讓國內老老少少,都收藏可愛的好神公仔!

所以當我們正在埋頭苦幹,在想如何研發出如何高的科技同時,千萬別忘記如何行銷,這些行銷往往都是以人文藝術為出發點,再來就是看我們個人的創意功力。因此,我們在繁忙的課業裡,還是不能忘記如何去培養個人的文藝氣息!


第六組
這次的演講者是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院長黃雅玲院長來替我們演講創意在文創產業上的發展,這個產業在以往通常是不被重視的,以前大家生活需求都是比較實際,比較沒有多餘的心力放在生活的品味上,但是現在已經跟以前不同了,消費者漸漸開始注重生活的品質,以及人文藝術上面的雅興,這都造就了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演講中有將崑山科技大學同學的影片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影片內容是利用文字不同運動方式,來表達圖像的感覺,還有利用球體不同的跳動,來表達出不同的球類運動。大家看完以後都不需要院長來跟大家解釋影片中所傳達的訊息,因為影片都十分傳神的將其特色表現出來。這可以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是對有創意的東西有相當大的興趣和理解能力的,只是平時腦袋都是一成不變的上課上班,缺凡將許多看似不相關的東西相結合的能力。

而我們很幸運的,身為文化藝術和創意專家的院長跟我們分享了訓練創意的方法:要從身邊細微的事物開始觀察,保有童年時的想像力,從平常就接觸到的東西開始對其他不熟悉的東西去做連結的想像。我们要試著讓這些方法融入平常生活中,讓生活會有更多創意和驚奇。


第七組
上次聽了演講之後,讓我們了解到文化創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一般來說我們平常能用的東西如鉛筆、橡皮擦、餐具什麼的,只求實用性就好並不要求有什麼特別的外型,但為什麼那些創意的器具會這麼熱賣呢?跟一般器具有什麼不同嗎?一個Prada包包可以賣到上萬但功能不就只是裝東西而已嗎?這是因為現代人不只求實用的層面上,一件東西的好看與否也會決定人家會不會想去買它。要是什麼東西都變的很普通,你用的跟我一樣就沒什麼稀奇了,要是有一天我拿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東西對比,其他人一定會對這東西表現好奇跟興趣,然後之後就蔚為流行,換句話說,藝術這東西是為人類的生活加入了多彩多姿的元素。到了現代,藝術能表現的層面更多了,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衣服是英國某某設計師設計的,這車子是德國某某知名廠牌設計等等之類。現在東西上都要加入些圖騰或是插畫等等讓整件東西不會太死板,而且表現的方式也不只是單單用印的,結合高科技的技術可以用光線表現或是用數位的方式讓藝術非常普遍,充滿著整個生活。在這場演講裡面,我聽到黃院長提到許多國內的藝術創意家所做的創作,不但非常有趣也非常實用,而且他們也幫忙許多有創作技術的人將其技能結合到生活器具上加以推銷,不但達到推廣創作也可以讓他們有收入來源真是一舉兩得的作法。而看到他們學生的創意作品也讓大家非常驚艷,透過不同描述方式來呈現一顆球的彈跳軌跡,透過無線想像以及動畫技術讓自己可以彷彿置身於童話故事中,讓我覺得這真的是太厲害了,我覺得台灣將來真的要好好在這塊領域好好發展,到現在台灣連個能叫出名的品牌還沒有幾個,國外知名創意公司舉凡一堆都是,台灣不是沒人才,要是政府企業能多家資助讓台灣的形象走出去那名揚世界也終將不是夢想。

第八組
很感謝黃院長遠從台南來演講,我本身也在文化之都-台南生活了四年,從商品到公共建設都充滿了文化的氣息,令人舒服又會激發人的大腦,目前大多的都市都有發展地方上文化的特色或是舉行文化活動,但很少真正以文化的角度出發,而是濃厚的商業或政治氣息,無處不想分一杯羹,並不是說做文化的人就不用賺錢,而是以文化角度更能吸引人們投資,簡單來說,桌面上的任何一個商品皆結合了文化,沒有一個是完全脫離文化,有誰會買一個沒有任何封裝設計的LCD嗎?
如何將文化、人、生活、產業結合在一起是門大學問,也是我們需要常常去思考的課題,創意是可以練習的,黃院長也提供我們幾個方法,如從生活中的細微觀察開始、永遠不要忘記兒時曾經有過的想像…等等,我自己也常拿一個商品起來思考這玩意兒可以再做什麼改良或融入其它元素來增加它的賣點,也唯有文化能與人們產生最深層的共鳴與感動。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海報』談創意在文創產業上的發展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五

講者:黃雅玲院長
            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
講題:談創意在文創產業上的發展
時間:04/17(五) PM 1:30
            交映樓201教室

黃雅玲副教授為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博士,曾任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現任創意媒體學院院長及中華民國基礎造形學會理事。以發展立體影像於視覺設計之研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專長於立體影像設計、設計史、插畫、高科技藝術導論。

檔案下載:黃雅玲演講海報

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演講』不需要英雄的地方, 陸續將軍

2009.04.10
專題演講照片
投影片下載:不需要英雄的地方









第一組
今天的演講者是陸續將軍,他是前中正理工學院的校長。對於這樣的以我們的角度是高高在上的人物,他所演講的題目讓我們感到很有趣。究竟是什麼樣的地方不需要英雄呢?英雄所扮演的腳色代表什麼意義呢?在這次演講中我們將獲得全新的看法。

“你們覺得需要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還是不需要的地方是悲哀的?”陸續將軍一開始便開門見山的提出這個問題。當然每個人所經歷的過程不同都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我個人來說”我覺得需要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個人認為當一個地方需要有英雄的時候代表這個地方一定有正義無法伸張的暗角,所以才需要一個英雄站出來。接著陸續將軍又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地方是完全自由的國度你們願意去嗎?”有同學答”不願意”原因是因為怕自己防礙到他人的自由!這個答案也讓陸續將軍非常的驚豔,因為這位同學的出發點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反而是以他人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接著陸續將軍又以林肯大郡的慘痛經驗來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沒有教會我們如何向人說”不!!”。地質工程師怎麼可能不知道建地是不利於蓋房子,那為什麼還是簽下了文件。貪污的警察難道所有的警察都想貪汙嗎,只是當你說不的時候你就被孤立了。關鍵是你有沒有那種孤獨的勇氣去面對群眾的力量,有時候勇氣是因為人多才產生的,那並不是真勇氣;而是你能夠明辨是非對錯勇敢做出正確的決定才叫做真勇氣也許這個勇氣是孤獨的!

這次演講是一個有別於之前其他演講者所營造出來的氣份,之前所請到的講講者不外乎是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企業家所分享的當然是成功的經驗或是成功的心路歷程,而這次陸續將軍所分享的經驗是讓人感到悲哀且無奈的真實社會經驗。陸續將軍在演講的開始就有提到這次演講的內容可能會讓人感到悲哀,但希望這個悲哀的內容能在每個人的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也許暫時沒法改變這個社會但我們能先從自己改變!


第二組
一開始,陸續將軍便以選擇題的方式問我們問題希望我們能舉手表達我們的意願,『如果一個國度充滿了完全的自由,你要去嗎?』、『需要英雄的地方是可悲的還是不需要英雄的地方?』
兩個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自我保護的心態,讓我不想要去完全自由的國度,害怕濫用自由的人對旁人做出可怕的事;而我認為需要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所有的亂世都會有一個英雄作為人的精神領袖,但是那是充滿戰亂的亂世,我也不想要。陸將軍兩個簡單的問題,真是一點都不簡單。

勇氣有很多種,跟隨眾人而起的mass courage,是人類最容易擁有的勇氣,但當心裡有些不想跟隨的違背之意,人也跟著變膽怯了,害怕被排擠,害怕丟了工作,mass courage是施展勇氣後最安全的一種勇氣,卻也是最不具有道德的一種。另外一種勇氣,是孤獨的,必要時需要作一些自我犧牲,要自我承擔隨之而來的後果,伽利略在面對天主教的迫害時選擇屈服不再彰顯真相,林肯大郡的承建人員選擇對問題的存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蓋下帶走人命的同意章,可見呈現孤獨的勇氣需要多大的力量?

接下來的道德倫理,其實已經聽過很多遍了,但是陸將軍具有的仁者風範還是很吸引人,成為專業人的同時,我們是否具有責任感,以及一套標準,其實在我門日復一日工作的同時我們常常忘了這些基本元素。最後陸將軍給了一句很好的話,「學會面對不喜歡的人與事」,其實事情不會真像是我們心裡想的那麼糟糕,人也不是那麼難相處溝通,放下成見用誠意與對方交談還真的是去處理棘手問題的好方法。


第三組
何謂自由?這是很大的問題,一般人認為以不妨礙他人為原則。但實則在世界上聲稱自己為主權自由的國家,真擁有民主自由嗎?說穿了自由不過是全體勇氣的表現,當大家都嚮往著同一個目標時,有這麼一個意見歧異的人存在,不免受到其他人異樣的眼光,即使實際上沒有行動上的傷害,但內心層面所賦予的壓力有時候卻更傷人,因此,也使盲從的種子在世上被深植在社會。真的民主應該是以建設性的方式包容他人不同的看法,可經由良性互動進行遊說,而讓社會邁向進步的未來。

俗語說:時勢造英雄。當眾人認為的自由違背了倫理規範時,是否有人具勇氣說『不』。在貪婪以及商業化下的催促下,許多人把金錢以及自我利益擺再第一順位,卻埋滅人的善良本性;就這樣外表看似漂亮的爛蘋果,充斥在社會的市場上,無辜的消費者就這麼遭受迫害。社會給了我們良好的資源,賦予我們學習的機會,也因此我們更應該對社會做出對等的貢獻,以大眾福祉為第一,依尋不違反常情倫理為行事的準則,並明卻判斷是非對錯。

術業有專攻,世界上沒有人是萬能的,健全的社會體系是分工的,也因此在社會上我們都需要虛心接受他人的建議;至於在專業層面上細分三點:一、獨特的教育知識及個人經驗。二、個人的責任。三、在群體合作的溝通技巧。將學識和責任貢獻到社會;但有時候大環境的惡勢力,是種無奈,我們仍要做些取捨,當下也許無法做出直接的行動,我們可以換條路走,以柔克剛防止兩敗俱傷的局面,無法替社會付出自己的能力貢獻。這不是逃避也不是懦弱,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選擇走一條較蜿蜒坎坷的道路,在邁步的時候必是荊棘滿布,在不經意的時候總被刺得遍體鱗傷;但當抵達終點之時,我們必能成為當時的英雄。

大家總喜歡過著安逸的生活,但好景不常,安逸的背後總伴隨貪婪的孕育以及蔓延;不論何時,最重要的是秉持正義公理走好每一步,當社會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可以義不容辭挺身而出,並利用機智讓自己全身而退,在往後繼續為社會付出,我們要走對的路,並幫助迷路的人走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第四組
這星期演講的內容還蠻特別的,和我們說了許多的人生觀點和道理。在我們的社會裡沒有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還是需要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和陸續將軍一樣我也認為需要英雄的地方是悲哀的。但從小到大不論是東方或是西方都有許多的英雄人物的出現,其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沒有一塊土地上是真正的和平和完美的,所以某些人在某些特定的機緣下變成了英雄,這種英雄普遍來說在某方面有著特殊和突出的能力,在需要他能力的時候自然他就變成了英雄。

陸續將軍說到他認為的英雄不一定只是上述那些特質,有勇氣對於不對的事物違反正義真理的事物站出來的人也是英雄,但很多時候違反正義真理的事往往是由一群人一起做,其他人看到大部分人這樣做以為是對的,說穿了就是一種人的心理”大家都這麼做,因該不會是錯的”,這往往使得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下犯下了大錯,就以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屠殺猶太人來說幾乎全國的軍人警察都在幫忙屠殺猶太人,難道沒有人覺得這是一件錯誤離譜的事嗎? 我想因該會有很多人心裡覺得是錯的,但是在這些人裡面沒有人敢站出來去去否決大多數的所做的那件”錯”的事情,又或著站出來的人因為遭受到迫害而永遠不會有人知道。其實真正的英雄往往出現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你不會注意的地方及細節,用心去看小地方也是有很多英雄的存在。

有一天我們都會有在外面工作的機會,我們會承受許多的責任和壓力,也許我們也有機會承受著不合乎正義公理的壓力,我們該怎麼處理?和他們同流合污?或是當個所謂的英雄但也許你會消失在群眾裡,這其實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這也是陸續將軍說的想在我們心中埋下一個種子,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種子自然會發芽,大家都有機會成為英雄,只要敢跟不對和違反真理的事物說NO。


第五組
今天的演講者,是一位有活力的長者。我本人已經服完一年的兵役,以下士副砲長退伍,所以當我知道講者曾是個將軍,確實引起了我很大的注意,好奇這麼個大將軍,究竟有什麼厲害的本事。

陸將軍開場問了大家一個問題:若是有一個完全自由的地方,你去不去?舉手表示不去的人佔了大多數,他又繼續追問原因,一名同學相當有智慧的回答:因為怕我的行為影響到他人的自由。而不是怕別人影響我的自由。接著舉了伽利略的例子告訴大家:需要英雄的土地,才是悲哀的。白話的說就是,有天災人禍的地方,才需要英雄。我也曾經當過英雄,那是一場棒球比賽,在最後一個半局我們落後兩分,兩人出局滿壘輪到我打擊,我擊出了逆轉的再見安打,成了英雄。的確,在不利的環境(落後),才需要有英雄的存在,若是安安穩穩(比賽遙遙領先到底),何須英雄呢?

接下來的故事是,有一個軍校的學生,畢業後曾參與了林肯大郡建設弊案,陸將軍去探望他,他道:學校沒有教他說”不”。我想,在軍事化的教育下,”服從是軍人的天職”,這也難怪,不見得所有人都想貪污,但卻沒有人開口說’不’。

”勇於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陸將軍曾經要求一位博士班學生的畢業論文重寫,使得該學生晚了半年畢業,多年後的相遇,這學生不但不怨恨他,還很感激他,因為後來重寫的論文得了獎!我大一時的微積分曾經被59分當掉過,去找老師求情也沒有用,當下真是覺得他是一位爛老師,不過事隔多年,我反而慶幸還好當初被當掉,不然我就不會認真學習,學到我該有的知識以及態度。陸將軍說道:在關鍵時刻,能夠堅持對的信念,做對的事情,就是英雄。人多壯膽的勇氣,不是真勇敢;當許多人做不對的事情時,能夠勇於說不,那是孤獨的勇氣,才是真勇敢。


第六組
一開始還沒開始聽演講時,看到演講的人是一位將軍,就非常的好奇,將軍不都大部份會全心全力在軍隊中,怎麼會待在科技業呢?

在演講一開始他問說:「假如有二個世界,一個是完全自由的社會,一個有法律約束的社會,那你們會選擇哪一種呢?課上大部份的人選擇了現在這樣的社會,原因是直正完全自由的社會真的能讓你完全自由自在的生活嗎?對於別人所謂的自由確造成你的不方便,影響到了自己,而你所謂的自由是否也會影響到別人呢?現在的自由民族社會並不能讓你達到完全的自由,但在某些法律的規範下,你還是有部份的自由。

英雄?為什麼要有英雄?他舉了一個伽利略的例子,當伽利略受到不平等待遇時,他的學生問到需要英雄的地方,為什麼不能讓英雄存在呢?但伽利略很有智慧的回答:需要英雄的土地,才是悲哀的。因為有困難或災難的社會才需要有英雄的存在,若社會非常的穩定安逸,那跟本就不需要英雄的存在吧。

他又說到現在的社會上可能少了一些英雄的存在,但並不是一個英雄就能讓所有的問題做解決,在現在的社會上,某些情況下需要有會說“不”的英雄存在,這樣可以淢少一些不必要的災難,或讓一個人的人生做很大的改變,但是現在的社會上或軍隊中,並沒有教我們在怎樣的情況下說“不”,讓人少了一部份的思考,而去服從上級和長官的命令,但是就算學會了說“不”,但是在某些場合下也沒有人敢站出來說“不”,而當問題出來了才在那邊懊惱。

要當一位英雄並不是那麼的容易的,要有勇氣,而在許多人做錯時,能夠勇於說不,是孤單一個人的,真正的英雄要有孤獨的勇氣。


第七組
陸續先生在這次的演講之中講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伽利略和他侄子的事件,伽利略因為順從教會而改口說自己錯誤,侄子因此失望的說:「很遺憾這裡沒有英雄。」然而伽利略回答:「很遺憾這裡需要英雄。」陸續先生在演講當中尋問了我們大家比較支持哪個觀點,我並沒有表態,我思考了許久仍無法決擇其中之一。

歷史上的英雄,往往都是出現在動亂之中,每逢天災、人禍,就會需要有人站出來,領導群眾。看起來似乎沒有英雄會比較好,然而我卻不這麼認為,人類在歷史之中,總是需要一些衝擊才會懂得反省和進步。那有英雄就會比較好嗎?當在一個平和盛世,又何須有英雄得出頭呢,但這只是理想,有人在的地方就會發生鬥爭,就會發生爭執,伽利略表示很遺憾這裡需要英雄,想必也是在感嘆這社會的獨裁吧。

在人類的理想鄉裡,的確是不需要英雄的存在,然而在現實社會中,卻是需要有人出來領導,小從家庭到社區,大到企業到國家,都是需要有領導者的。沒有領導者在這資本主義社會之中只會變成弱勢團體,被其他人所欺壓,很遺憾的這就是人類內心最原始的醜陋。所謂人性本善?根本就只是放屁般的空談。


第八組 陳沛加
他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非常的厲害,原本是中正大學的校長,後來決定轉換跑道,到科技業的公司上班,並且說竹科的人,是一群很聰明的人再一起做很笨的事情,這值得我們省思阿。

科科,一開始先說這個社會需不需要完全的自由破題,讓大家想想,沒有正確的答案,完全決定於自己,說明自己的經歷,也告誡我們未來的社會有其黑暗的一面,當自己面對的時候,有沒有說不的勇氣非常的重要,這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從小到大我們所面對的教育從來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拒絕別人,當我們不懂拒絕不對的事情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不好的後果出來,也許短暫時間感覺不到,陸將軍也舉本身的例子,認為說不只要用婉轉一點的語氣或是態度事情一定可以獲得改善。

也說明法律是一個最低標準,我們應該用道德的規範來規範自己,對國家社會做出有貢獻的事情,努力培養自己的道德良知,進而做一個有用的人。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海報』不需要英雄的地方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四

講者:陸續將軍
            智旺科技副總經理
講題:不需要英雄的地方
時間:04/10(五) PM 1:30
            交映樓1F國際會議廳

我打算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樣的地方不需要英雄?
何謂英雄?
勇氣是美德嗎?
民主社會對專業人才有什麼樣的期望?

檔案下載:陸續演講海報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演講』意想不到的人生旅程, 黃欽勇社長

2009.03.27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DigiTimes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社長由於曾經擔任台灣產業戰略與分析的工作,對國內外的科技業狀況有很深入的了解,後成立DigiTimes電子時報。

開始首先說明為何要辦電子時報這樣偏頗的報紙,科技業是一個變化很快得產業但在一般傳統的報紙如工商時報不可能每天都報同一個新聞的發展,再者編輯對科技沒有深入的了解,沒辦法挑出真正有價值的資訊,然而台灣中小企業對專業科技方面新聞有熱烈需求,而台灣這方面一直是短缺的而DigiTimes電子時報的創立提供即時的產業現況、最新科技及市場動態等有價值之公正客觀訊息。而且Digitimes電子時報還建立了這十幾年的database,更加可以幫助科技人更有效率的收尋歷史資料。不過這次社長要與我們分享的是他在世界各國工作的經驗,黃社長以多年積驗累積的獨到眼光,說明許多國家的科技發展,以及他們的市場,培養國際觀。


第二組
在課前有做了一點功課,查到原來黃社長一直有在廣播界有著科技行腳的主題一直在跟大家分享他的想法,分析一些現在的科技局勢,而他在經營電子媒體非常有一套,在少數有賺錢的媒體,電子時報是其中一家,故很期待他的演講內容。

一開始在分享為什麼要辦電子時報,因為在辦報之前,他常常為工商時報寫稿,而他發現台灣的中小企業都有專業科技方面新聞分享的需求,而台灣這方面一直是短缺的,所以有了辦報的念頭。

而這一次的演講主要是分享他去了許多國家,看到不同國家科技的進步,就這些所見的心得跟大家分享。在過去大陸到歐洲必須走海路,需要三十天的時間,而大陸現在要開發歐亞大鐵路,可以將時間縮短至十二天,而如此,新加坡將不再是世界第一大港,必可以將世界的重心完全拉回歐亞大陸,而如此台灣未來的定位要在那裡,在過去台灣一直無法堅持,意志力不夠,台灣的各個領域,一直都不敢說自己要做出世界第一。

黃社長說了一句話,我覺得很好,「孤獨的旅行,是給自己一個認識自己的機會」,其實我很能體會這一個感覺,我有時自己去騎單車,一個人在路上慢慢騎,在一個人的時光,可以去體會大自然,去想想平時的自己,其實是很有趣的,很享受那一種感覺。

而他跑了許多國家,他覺得台灣人真的很辛苦,因為台灣一直都只能說自己產品的成本是世界最低,一直都是cost down,cost down,真的很慘,而台灣一直都很重視出口,但他說其實台灣的內需也是非常重要的,黃社長一直很強調知識非常的重要,並且有整理好的資訊,更是重要,因為現在GOOGLE,打一下關鍵字,就會出來非常多資料,但非常多無用的資料,所以經過分析後的資訊就更有價值。

如面板產業,目前已經是成熟的產業,所以要有競爭力的話,就必須進行整合,而整合度愈高的企業,勝出的機會愈高,而韓國這一點作得非常好,而台灣必須更加努力才行,而台灣也不是沒有優勢,其實台灣的整合能力還是很好,台灣的整合能力在世界還是有很好的地位。

而電子時報的創業過程非常辛苦,先分享數位化時代的社會形態,有幾個重點,如失業率的提高將會是常態,而可以做的工作很多,適任的人很少,並且大量生產與大企業將走下坡,彈性、效率、專業將成致勝關鍵。

亞太海洋國家的戰略轉進,大陸崛起,我們也在面對一個新的戰略轉折點,如政治上的改革開放,外資引進,像中國外貿快速成長,所得快速增加,現在人口、商機都往大都會集中,人口會愈來愈集中,韓國的經濟實力在許多項評比,有許多是在前幾名,其經濟實力已超越台灣,其韓國有許多方面都有很多新思維,如政府在政權交接時,會有交接委員會來行進交接,有效率的交接,而台灣則是亂無章法,也有要成立新首都,要建立一個全球第一的IT都市…等等,其韓國的民族性使得他們在許多領域能出頭,而這也是我們必須認清要學習的地方,這一次的演講讓我學到很多,讓我有多了許多平時不會去想的想法,真的是很有內容的演講。


第三組
今天專題演講請來的是Digitimes電子時報的社長—黃欽勇先生,講的主題是『一段意想不到的旅程』,社長以他見聞世界許多地方所得到的許多文化衝突、感觸來對我們做分享還有他創業成功的獨到之處以及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展望,他說孤獨的旅行,可以給我們瞭解自己的機會,我對這句話相當地贊同,自己一個人去跨足不同的地方時,容易感受到地方人文的思想不同,知道他們受到怎樣的文化衝突而孕育出如此的文化。

他很驚訝發現”天下”出版社去年發行的財經書只有六本是本土作者出版的,他覺得如此迷信翻譯書反而會壓榨了台灣本土真的有能力的好作者。

黃社長從電子時報與一般報紙的不同開始切入,接著介紹數位化時代的社會形態以及知識型產業的基本行銷觀念,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裡突顯自己的特質,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相信知識就是力量的原則下,他讓digitimes建立了一個科技人的data base,累積了十來年的新聞資訊,自然是全世界科技業消息來源的第一選擇,再來進行多樣的技術革新、提升有效閱讀率,徹底support著整個科技業得新知及創新的能力。最後,黃社長對我們說了『許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在今天這樣競爭的時代,培養自己的能力及競爭力是很重要的,希望未來能嘗到豐碩的果實,期許自己的未來是發光發亮的!


第四組
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旅行,親眼看看各地方不同的風俗民情,體驗不同於自己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我想不僅是我也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參觀見識,增廣見聞,逃避台灣忙碌的生活與城市喧鬧快速的腳步,多半只是我們想出國走走的目的而已,但在此背後,如何藉由踏遍世界,拓展世界觀為自己未來的人生更增添幾分色彩,黃先生再此次演講中說明了自己如何開朗的迎接每一天。

黃欽勇先生,現職電子時報報社社長,由於工作關係常常出外旅行,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不在家。踏遍各地,他看到了什麼?歐洲古老文化如希臘羅馬的壯麗或是太平洋另一端如美國的先進繁華。黃社長的確看到了這些表面,但他也看到了這些事物背後隱藏的意涵,從中培養更廣闊的世界觀,看到許多不同於台灣的國家他們的强項,也隱隱擔心他們的缺憾會不會也在台灣發生!另外,藉由強烈的球之慾望,黃先生每天從報章雜誌或圖書中了解世界的脈動,各能清楚了解到全世界的走向。更難能可貴的是,除了看透了世界大局如經濟力、科技發產趨勢外,黃社長也從中學習到了積極的生活態度,如何能開朗的面對每一天,如何能使自己的明天過得更有意義,我們是否該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仔細的思考自己未來追求的到底是什麼。這是黃社長最後要我們好好思考的問題,我想這也是在本次演講中給我收穫最大的一句話,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第五組
聽完這次的演講,我深深的感受到兩樣非常重要的東西,其中一個就是英文網站的創辦。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社會,正是拜網路發展之賜,透過網路人們可以輕易的得到許多的資訊,然而英文更是資訊流通的重要關鍵。黃社長的演講中有說到一句話,他所創辦的報紙真正開始被更多人閱讀的一個突破在於英文網站的創立,此舉打通了國際的資訊流通,使閱讀者大量增加。當然會有這樣的成果,也是因為電子時報新聞資訊的即時性、正確性也是其他報紙所不及的,電子時報的新聞通常都是比一般消息來的精準、快速,有助於投資者、業者提早了解業界、科技走向。在這一點上看得出來黃社長非常的自豪、有自信。這也是它與眾不同的地方,創辦出與傳統報社不同的市場。
    另外一點令我深刻的是民族性的問題,其實這也不是沒被提及以及討論的事。不少演講者都會提到民族性的問題,拿台灣與日本和韓國比較。為什麼日本韓國可以成功、他們的產品可以打入歐美市場甚至全世界,為什麼同樣都是小小的一個國家卻有著不同的經濟成果。相較起來台灣的民族企圖心、團結心總是差那麼一點,如果我們想要突破,就要有”台灣就是要做最好的決心”,有團結的意識,而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產業外移,尤其是龍頭產業應有的典範,以及負起對台灣社會及相關產業應有的責任。賺錢是大家共同的目的,但如何在保有台灣競爭力下去賺錢就更重要了。演講中提到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在戰火頻繁的地方還是能夠保有競爭力的經營…等例子都值得我們去思考教育與台灣管理階層的努力是否足夠以及作法是否需要改變。


第六組
今天的講者--黃欽勇先生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會國外各地工作,所以見聞了世界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性以及全球科技業的最新動態。

從講者本身的經驗中,幾乎所有的老闆都願意花上好幾倍的價錢,來換取一份精簡而適合自己的電子時報。了解雖然知識就是力量,但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只要連上Google打上關鍵字,就會有成千上萬的連結,所以挑選重點吸收才是關鍵,而且Digitimes還建立了這十幾年的資料庫,更加可以幫助科技人有效率的找尋資料。

講者也點出台灣不敢為天下先的問題,自己對這句話非常有感觸。自己的求學過程中,大部分都是為了求出一個和大家都一樣的答案,並且也都盡量避免出錯,但是也許在犯錯中學習到的會更多。而在社會中以棒球為例,在開打前,大家都想說能贏中國就好了。但是看看韓國,也許沒有很多大聯盟選手,也許有人認為他們落後日本很多,他們還是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所以最終取得WBC第2名的佳績。而台灣雖然這次打不好,卻因為這樣使得政府開始重視體育的風氣和基層培育,希望以後大家能以世界第一為目標。
最後我認為我們需要學習黃社長積極的生活態度,重新檢視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培養國際觀,仔細找尋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使自己更加有競爭力。


第七組
常常聽廣播的我,就多少有聽說過黃社長,以竹科園區的高階經理人為目標聽眾,從專業媒體人的角度出發,寬廣的視野,為竹科高階主管分析目前各電子產業的趨勢、警訊,現況的分析、解讀。

聽完黃社長的演講之後,讓我有一些的感觸!黃社長以一個產業分析師的角色,告訴我們知識型產業的基本行銷觀念以及全球科技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也以一個過來人的立場告訴我們在大環境市場不斷成長的情況下,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新浪潮及經營。黃社長從電子時報與一般報紙產業的不同開始切入,接著介紹數位化時代的社會形態以及知識型產業的基本行銷觀念,告訴我們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裡突顯自己的特質,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黃社長又以他產業分析師獨特而銳利的眼光,為我們深入淺出的介紹台灣該如何在面對大陸市場這個強力的威脅,以及在電子業逐漸衰退的情況下,台灣電子業該如 何走出自己的道路;接著黃社長也跟大家分享他作為一個產業分析師的經驗,告訴大家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產業分析師。台灣目前所需的競爭力是"創意",如何提升自我能力與競爭優勢,就靠我們這一代如何去發揮了。


第八組 林育新
本次邀請到的是DigiTimes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社長,黃社長早年是在李國鼎先生所推動的一個團隊工作,擔任台灣產業戰略與分析的工作,在科技產業上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黃社長在1998年說服了50位大老闆投資他創業,其中有宏碁的施振榮、台積電的張忠謀,當「電子時報」第一次開董事會時,張忠謀董事長就跟他說,如果你不能「do something different」,那我憑什麼投資你?就是因為這樣一句話,黃社長從開創公司以來就一直抱持著這樣的精神,也使得「電子時報」得以成功的在台灣與大陸打下一片天地。

今天黃社長要與我們分享的是他在世界各國工作的經驗,黃社長開玩笑的說這種演講題目對他來說是最簡單不過,因為他簡報的聽者通常都是大老闆,在聽黃社長做報告時就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他的專業性,對於產業的分析跟未來都可以依照現有的情勢分析出來。

黃社長以這次台灣棒球輸球的例子來說,為什麼台灣總是不敢說我們要成為世界第一,因為台灣沒有那種為天下先的理念,總是想著我們前面還有日本,還有韓國,台灣人就是缺乏了那一種成為世界第一的韌性,不像韓國政府有著強烈的決心想把DRAM市佔率變為世界第一。

聽完黃社長對台灣科技產業的一些分析之後,對台灣的科技產業的未來在亞太地區拌演的角色,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在大陸建了歐亞鐵路後,台灣的影響是什麼?我想黃社長這次的演講就是帶給我們一些不同的觀點去看台灣在未來科技產業。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海報』一段意想不到的人生旅程


『Display My Life, Light Up My Future』系列專題演講之三

講者:黃欽勇
            電子時報報社社長
講題:一段意想不到的人生旅程
時間:03/27(五) PM 1:30
            交映樓1F國際會議廳

黃欽勇先生
DIGITIMES總經理暨電子時報社長
IC之音「科技行腳」單元節目主持人
曾任資策會MIC主任。
著有《科技戰國巡禮》、《西進與長征》、《打造數字台灣》
        《電腦王國》、《跨世紀資訊商戰》等。

檔案下載:黃欽勇演講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