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演講』台灣的大洋旅者,郭兆偉

2009.06.12
專題演講照片



第一組
本週專題演講是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郭兆偉先生,為我們演說的主題是大洋的旅者-海龜,演講者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有海洋氣息。一開始演講者便提出了一個問題,現在還有多少隻綠蠵龜會在澎湖產卵呢?答案揭曉大家非常吃驚居然只有各位數的綠蠵龜會回到澎湖產卵,為什麼呢?因為許多人濫殺海龜,以及現代化設施的新建造成綠蠵龜棲息地遭破壞。

澎湖縣是目前全亞洲地區保育類綠蠵龜上岸產卵最穩定的地區,望安島在1990年代出現綠蠵龜重新迴游上岸產卵後,1999年又陸續在山水沙灘、隘門沙灘、甚至西嶼的沙灘草地中發現綠蠵龜上岸產卵。這時候演講者有提出了一個問題,小綠蠵龜破殼而出的時候怎麼樣可以知道哪邊是海邊要往哪邊爬行入海呢?
答案是因為海面會反光小綠蠵龜有趨光性所以可以向著海邊爬行入海,但是由於許多路燈的新建造成小綠蠵龜沒辦法辨別方向,因此許多小綠蠵龜夭折在路燈下。

在這堂課我們學到了許多海龜相關的智識,也知道了許多國家地區對於海龜的保護及互動,列如夏威夷海邊常常可見海龜在沙灘上休息,遊客也能與海龜照相但不至於影響到海龜的作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若我們能好好的維持生態環境以及改變居民對於生態保育的觀念。也許若干年以後我們也能在澎湖的海邊與綠蠵龜照相。


第二組
一開始以望安島為起頭,因為這裡曾經是綠蠵龜最多的地方,依當地的人說以前四十年前在沙灘邊到處都是綠蠵龜,到近年一整個望安島,綠蠵龜來生蛋的數量不到五隻,真的是很劇烈的轉變。

接著在介紹海龜的種類,共只有二科六屬七種,也就是世界上只有七種海龜,這真是讓人很驚訝,原來海龜的種類這麼少,其中有一種是革龜,非常的稀有,為一屬一種,為體形最大的一種。而今天的主角是綠蠵龜,而綠蠵龜之所以叫綠蠵龜,竟是因為他的脂肪是綠色的,真是很神奇,真是長知識。

而本來台灣本島也是有綠蠵龜生蛋的,但現在都已沒有了,只剩下蘭嶼跟望安,因為現在沙灘逐漸流少,且都有光害,導致綠蠵龜愈來愈少。而如何分辨公龜跟母龜的最好方法,就是從尾巴來分辨,公龜的尾巴比母龜長非常多。

母龜的警戒心很強,她會日夜觀察岸上是安全,像晚上就是以岸上是否有光移動來決定,等到她認可是安全的情況下,才會上岸下蛋。接著介紹海洋環境與綠蠵龜之間的關係,像是綠蠵龜很有可能會誤吃一些塑膠袋,也有一些因宗教放生,所以有一些綠蠵龜一直被放生、被抓,放生、被抓,真的很可憐。也因為綠蠵龜的生存環境愈來愈少,所以政府也有成立保護區,來保護綠蠵龜,有點一些保護的研究工作,為了綠蠵龜生存而努力,也許這一些仍不夠,仍需要大家一同維護才行,更重要的是大家心中要有好的保育觀念才行。


第三組
本週專題演講請來了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的郭兆偉先生,為我們演說的主題是大洋的旅者-海龜,經過這次演講,我們對海龜這個生物有了不少的瞭解,例如:一大群公龜搶著跟一隻母龜交配,結果使得不少地母龜因而死亡、周遭光源對於甫破蛋的小海龜有著極劇烈的影響、或者是受到人為的嚴重的干擾,流刺網、獵龜人等,都是許多活生生的海龜生活史。

『悲慘的童年歲月,倖存的百年光陰。』真的是對海龜最好的寫照,母龜辛辛苦苦的上岸孵蛋,需要花費極大的體力才能生出幾窩蛋,又只能存活幾隻小海龜而已,再加上近年來台灣邊境海域的種種破壞,使得許多種類的海龜都不復見在台灣島上了,台灣人們與海龜、自然的共存共生的課題是值得大家好好去探討的,如何能讓這些所剩不多的物種能自由自在地存活下去是需要大家一起去關心的。


第五組
首先感謝郭兆偉先生今天為我們講解海龜的生態以及環境,讓我對海龜有進一步的認識!看到海龜的數量,一年比一年減少,讓我們更加應該重視海龜的保育,尤其是我們台灣所擁有的海龜種類,在全世界七種種類中,台灣就佔了五種不同種類的海龜,以綠蠵龜最多。而且,今天我們才知道綠蠵龜的名字由來,原來是綠蠵龜喜歡吃海藻,使得葉綠素沉積在脂肪中,讓脂肪變成綠色!又因為綠蠵龜身體龐大,所以中文字的”蠵”有大的意思。相反的赤蠵龜就是吃了甲殼類動物,使得脂肪累積甲殼素,讓脂肪呈現紅色,故名赤蠵龜!在這場演說之後,我們也知道綠蠵龜其實對光很敏感,所以郭先生在演講的過程也特別呼籲我們在觀察綠蠵龜時,盡量不要干擾到綠蠵龜的光源,所以更別說拿手電筒照射綠蠵龜了!演講過程中,看了許多綠蠵龜的照片,有上岸、挖大洞、挖小洞、下卵等等…照片,其中以綠蠵龜”嘿咻”的那張照片最生動,也令人最有感觸…,原來母的綠蠵龜在生產的過程相當麻煩,要在授精後上岸,然後找一個最適合,而也沒有天敵的沙灘挖洞,而且還要先挖一個跟自己體積差不多的大洞,然後再挖一個小洞,才可以把卵下在小洞中,接著再把沙子覆蓋回去,最後拖著精疲力盡的身軀回到海裡,這過程相當麻煩,也相當耗體力,所以每年會回到岸邊海域進行嘿咻的母綠蠵龜並不多,導致在岸邊海域的公綠蠵龜很多,有點僧多粥少的情形,所以造成有一對綠蠵龜在嘿咻的時候,會讓另一隻無意間經過的公綠蠵龜也想要參一腳,這時候就用他們鰭上的指甲扣住那對正在嘿咻的公綠蠵龜殼上,如果這時候,又有一隻公綠蠵龜經過,這是又以同樣的方式,扣在第二隻公綠蠵龜殼上,其實這樣到最後,只是會變得三個和尚沒水喝而已,因為最後母綠蠵龜會因為在海底嘿咻太久,沒有換氣,而身體也無法背負著一群公綠蠵龜到海面,所以最後就是嘿咻到窒息而亡,這樣就變成公綠蠵龜一隻都沒有黑咻到,造成他們傳宗接代的困難,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像人類打球一樣,就喊PLAY ONE麻,第二個就喊PLAY TWO,以此類推,這樣大家都有的玩,也比較有秩序!所以我覺得保育綠蠵龜,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落實,就是教它們PLAY ONE的觀念!!


第六組 顏澤宇
一.內容簡介:
澎湖縣望安島 曾經是全台綠蠵龜 數量最多的地方 導周圍約6km 都是沙灘
夏天的晚上 , 整個島都是沙灘 整個視野都是綠蠵龜在生蛋
但在近10~20年之間 每年生蛋的海龜數量不會超過5隻
乃因為有殺龜人的出現而產生

海龜只有七種
體型最大的屬於 革龜科(一屬一種) 的 革龜
能生蛋的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 約有3m大
其他的都是 蠵龜科(五屬六種)
都有在台灣生蛋過
今天主題是 “綠蠵龜” 之所以稱為綠蠵龜 是由於它”脂肪”的顏色是綠色的
赤蠵龜則是由於它”脂肪”的顏色是紅色的
主食是魚以及藻類 (約100m深的水域以內)
東海岸整個曾經都有綠蠵龜生蛋的紀錄 但現在都沒有了
唯一殘存的 海龜生蛋地點 只剩 澎湖萬安 and 蘭嶼
因為海龜生蛋的沙灘 很多都被開發成住宅區 或鄰近區域增加許多的光害
因此 海龜適合生蛋的地點 變得很少

母龜尾巴 約手掌長 公龜約 成人手軸常場
每一年公的比母的多 母龜不會每年生蛋(2~4年) 公的會每年來(因為不會消耗太多能量)
母龜會把 所有精子(不管幾隻公龜的精子)收藏在身體內
等卵成熟 再將之授精
約2週後
等其卵再次成熟 就會用剩下的精子再次授精
每一產軟季節 約可以產 5~9 窩的卵
產卵前, 先挖體洞約 30~40 min
再用後鰭挖小洞(50~70cm深) 產卵用
半小時內 平均產約100顆卵
平均七成孵化率
存活到一歲的存活率只有1%
存活到50歲的存活率只有0.1%

二.課後心得:
A.人類的習性 , 總是喜歡”事後進行補救”
工業化所帶來的大量汙染 使得河川,土地 皆被大肆破壞
汙染到無法挽救時 , 人類才花上更高的成本來進行環境的拯救
大量木材的需求 , 致使人類大量的砍伐山坡地樹木
在引發土石流過後 , 人類只好花上更久的時間進行植披的工作
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使用 , 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過量排放
在導致極區冰山逐漸融化發生後 , 才來檢討二氧化碳的排放標準與限制
而事後的補救,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更多的經費,成本

B.人類因為生存需求而捕殺動物 濫殺前總覺得生物是生生不息的
而海龜就是一個例子
澎湖縣望安島 由整個沙灘 整個視野都是綠蠵龜在生蛋
到現在一年不到五隻綠蠵龜上岸生蛋來看
人類真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

C.人類總是為了自己的進步與喜好而傷害其他的物種
例如 為了醫學研究而恣意改變生物的基因
例如 為了快速繁殖食物 而對動物施打生長激素
例如 為了生活上的娛樂 而任意將不同品種的寵物進行基因配對與改造
種種違反自然法則的行為 任意更改物種基因的結果 人類最終將會面臨自己種下的惡果

D.人類把自己當成地球的主宰者
動物被關進牢籠 供人類欣賞
肉食雞的一生都在小籠子裡度過 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供人類食用
山林區域的任意破壞 無視野生動物的生存需求
路上與海洋的無情濫捕 減少的許多物種的數量 甚至幾乎滅絕

如果有天電影成真
某天當外星人占領地球
也許我們也會成為外型人的肉食雞



第七組
這次演講有幸請到保育海龜的保育人士來說明這美麗的大洋旅客,過去我們對於海龜不過就是一種在海洋中飄流的烏龜,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聽完這次演講後,對於海龜我們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海龜雖然看似龐大,不過要長到這麼大一隻所花費的時間還有生存的機率實在是令人驚嘆,從牠小的時候開始便已經是多災多難的生活,打從一出生就必須跟環境奮鬥,周圍的天敵,覓食的不易,加上環境的變遷等因素使得100隻海龜裡面能存活的大概只有一兩隻,而且要長成像我們所看到的一兩百公分的大海龜需要花的時間可長達好幾十年甚至百年,而就算是長成成龜的海龜也是常遇到致命的陷阱,這些陷阱往往都是來自人類,像是海中的垃圾、漁網、有毒物質或者將其煮成美味的佳餚來大快朵頤,人類已經變成讓海龜即將絕跡的兇手,到了現在這個時期我們發現海龜逐漸減少才不得不思考怎麼來保育他們。台灣有幸在蘭嶼以及望安兩個島嶼有海龜來當繁殖的地方,而現在保育團體也是用盡很多方法來讓大家知道海龜的重要性,其實不只是海龜,人類隊於這個生態環境已經破壞太多,造成許多的稀有物種正快速消失中,我們思考的問題是要如何讓這些物種可以永續傳承下去,好讓我們的下一代也有機會看到這個世界的美妙跟驚奇,這有待全世界的人類們共同去努力。


第八組 陳宗達
今天的專題演講,學校請來了台灣海洋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郭兆偉先生,是一位講話風趣,且致力於生態保育的熱血青年。今天所探討的主題是海龜,其中著墨最深的物種,是跟台灣有著密切關係的保育類動物-綠蠵龜。

全球現存海龜種類共有2科6屬7種,這兩科分別為海龜科和革龜科。革龜是目前體型最大的海龜,長得很像超大型的炸彈麵包;其他龜種還包括第二大的綠蠵龜、赤蠵龜、玳瑁、肯氏龜…...等。郭先生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何綠蠵龜會取名叫做”綠”蠵龜呢,綠這個字是根據什麼來的?答案在於它的脂肪顏色。綠蠵龜的主食為海中的海草與大型海藻,因此體內脂肪累積了許多綠色色素,呈現淡綠色,也因而得名。同理可知,赤蠵龜之名也是這樣來的,主食海洋中的蝦、蟹、水母,因此體內的脂肪呈現淡紅色。

大約在二十年前吧,早期台灣周圍海域的綠蠵龜產卵分布,主要有本島東海岸、蘭嶼及澎湖群島等地。無奈當時人們保育觀念未深,捕殺海龜獲取經濟價值誘因下,台灣附近海域的海龜數量逐年減少。加上海龜是個警覺性高的動物,產卵環境喜在四周無光害的柔軟海灘上,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快速,許多以前的荒地如今也蓋了房子開始有人煙,夜晚些微的光害導致綠蠵龜的產卵地迅速縮小,如今台灣只剩下望安島及蘭嶼某些海灘可看見牠們的蹤跡。

郭先生演講進入到後期,當提到台灣海龜的保育時,語氣也從原本的輕鬆詼諧轉為嚴肅。他提到,近年來在許許多多的生態、生物、環境保護協會大力奔走下,國人漸漸有了基本認知,政府也開始訂定了一些法律來保護已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包括綠蠵龜。但其盲點存在於許多法律規定得太嚴格了,且暗藏許多模糊地帶,執法人員也嚴重不足,導致許多不知情民眾會誤觸法律、也有一些不肖獵人仍在暗地裡偷偷捕捉。

在場有學生提到海龜的復育問題,郭先生說這也是一個無奈的地方。由於政府經費有限,設置綠蠵龜的養殖環境,一年經費動輒數百萬,但海洋推廣協會每年的經費只有約一百萬元之譜,因此趁海龜產卵季節,在其母龜龜背上架設小型衛星發射器來定期追蹤,是目前可行的辦法。

總之不管如何,台灣有著許許多多像郭先生這樣默默做事、默默推廣的幕後生態推手。我們也應盡一份心力,不買、不吃、不亂抓、不擾亂牠們的棲息環境、不參加一些宗教團體刻意舉辦的放生法會、遇到不肖商人更應舉發。期許再過數十年後的將來,人們在海灘戲水的同時,能看著不遠處悠游的海龜,與牠們共存共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